简史
16世纪班图人定居马拉维境内及毗邻地区。1889年英国同当地的部族酋长签订“保护条约”,1891年英国宣布该地区为“英属中非保护地”。1907年英派驻总督,改称尼亚萨兰。1963年2月1日,尼亚萨兰实行“内部自治”。1964年7月6日,宣布独立并改名为马拉维。1966年7月6日,成立共和国,仍留在英联邦内。
地理位置
非洲东南部内陆国。东与莫桑比克毗邻,西与赞比亚接壤,北与坦桑尼亚相依。东非大裂谷纵贯南北。马拉维湖(原名尼亚萨湖)是世界12大湖之一,非洲第三大湖。
属热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地区年平均温度为20℃,河谷和滨湖低洼地可达37.8℃。一年分三季,5-8月凉干季,9-11月为热季,12月至次年4月为雨季。年降水量635-3050毫米。
国家主要城市
序号主要城市所在地区
1布兰太尔南方省
2利隆圭中央省
3姆祖祖
国家民族节日
节日日期内容
新年1月1日
烈士节3月3日
复活节4月5-8日
劳动节5月1日
总统生日5月14日海斯廷斯.卡穆祖.班达
共和国成立日7月6日
母亲节10月17日
全国植树节12月21日
圣诞节12月25日
圣诞节和节礼日12.25-26
自然资源
矿藏有煤、铝矾土、石棉、石墨、磷灰石、铀、铁矿等。森林面积约73万公顷。
经济简史
独立以来政府重视发展经济,重视私人经济,鼓励外国投资,经济稳步缓慢发展。
经济概况
马为农业国,是联合国宣布的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长期以来,由于基础薄弱并受自然灾害和国际经济因素的影响,经济十分困难。1994年,马遭受特大干旱,国内生产总值下降12.4%。新政府重视加强经济管理和促进生产,1995年制订实施“脱贫计划”。1996年,马经济呈良好势头:农业丰收,通膨率下降,外汇储备增加,国内生产总值上升。
行业概况
(1)农业概况
马是农业国,政府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首位。85%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7%以上。粮食自给有余,80%供国内消费,20%供出口,农产品出口占总出口的2/3。农业生产有两种形式:私人农场与自耕农。有烤烟农场524个,巴利烟农场556个,主要集中在利隆圭和卡逊古两地,最大的烟草市场在林贝。主要种植玉米、花生、大米、大豆、高粱、木薯等口粮作物。烟草产量居非洲第二位,仅次于津巴布韦。主要生产烤烟、巴利烟、熏烟、晒烟和土耳其烟。马茶叶产量居非洲第二位,仅次于肯尼亚。全国有茶场50多个。玉米是主要口粮。种植面积13万公顷。其它农产品有花生(年产1.8万吨左右)、棉花(籽棉3.2万吨)、稻谷(1万吨)、小麦、木薯、豆类(1.5万吨)等。
(2)工业概况
1994年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9%。主要是初级产品加工业,包括烟草、茶叶、蔗糖、酿酒、棉纺、建材等。
主要经济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1995年):185亿马拉维克瓦查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96年):170美元
经济增长率(1996年):9.5%
汇率(1998年5月1日):1美元=25.448克瓦查
通货膨胀率(1996年):12%
外贸
主要出口烟草、茶叶、蔗糖、咖啡,进口工业和交通运输设备、石油、化肥、化工产品等。主要贸易对象是南非、英国、日本、美国、法国、荷兰以及南部非洲关税同盟成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