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亚(Kenya)
作者:世界买家网 微信:QQ:1407106692 来源:todaytex.com 发布时间:12-2 0:02:09
【国家名称】肯尼亚(Kenya)
【国家面积】582646平方公里
|
【国家人口】3000万(2002年),人口增长率2.1%。全国共有42个部族,基库尤族为最大部族,占全国人口的25%,其次是卢希亚族、卡伦金族、卢奥族和康巴族等。此外,还有少数印巴人、阿拉伯人和欧洲人。斯瓦希里语为国语,和英语同为官方语言。全国人口的38%信奉基督教新教,28%信奉天主教,6%信奉伊斯兰教,其余信奉原始宗教和印度教。
【国家首都】内罗毕(Nairobi),人口约200万(2002年)。年平均气温27.9℃
【重要节日】国庆节:12月12日。
【简况】位于非洲东部,赤道横贯中部,东非大裂谷纵贯南北。东邻索马里,南接坦桑尼亚,西连乌干达,北与埃塞俄比亚、苏丹交界,东南濒临印度洋,海岸线长536公里。境内多高原,平均海拔1500米。全境位于热带季风区,沿海地区湿热,高原气候温和,全年最高气温为摄氏22-26℃,最低为10-14℃。
肯尼亚是人类发源地之一,境内曾出土约250万年前的人类头盖骨化石。公元7世纪,东南沿海地带已形成一些商业城市,阿拉伯人开始到此经商和定居。16世纪,葡萄牙殖民者占领了沿海地带。1890年,英、德瓜分东非,肯尼亚被划归英国,英政府于1895年宣布肯为其“东非保护地”,1920年改为其殖民地。1960年3月,肯尼亚非洲民族联盟(简称“肯盟”)和肯尼亚非洲民主联盟成立。1962年2月伦敦制宪会议决定由上述两党组成联合政府。1963年5月肯举行大选,肯盟获胜。同年6月1日成立自治政府,12月12日宣告独立。1964年12月12日肯尼亚共和国成立,仍留在英联邦内,乔莫·肯雅塔为首任总统。1978年肯雅塔病逝,丹尼尔·阿拉普·莫伊继任总统达24年。
【政治】莫伊在第二次多党大选中蝉联总统以来,采取积极稳妥的执政方针,使政局保持基本稳定,肯盟执政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2000年以来,肯政坛不稳定因素较前增加。莫伊接班人问题悬而未决,执政党肯盟内部权力之争有所发展;肯盟与反对党为争夺修宪主导权而激烈交锋,朝野对立进一步加剧;西方亦借对肯援助问题加大对肯内政的干涉力度。为稳定政局,莫伊着力整顿肯盟内部,于2月整合肯盟基层组织机构,巩固权力基础;4-5月间撤换数名贪官和煽动部族矛盾的部长,9月部分改组内阁,11月对军队高层官员进行调整,达到了清除异己、缓和部族矛盾的目的;继续分化瓦解反对党,诱拉国家发展党与肯盟合作,赢得修宪主导权,并挫败反对党提出的“对政府不信任案”;严厉打击反对党组建的暴力团体“变革运动”,稳定社会治安。肯仍保持基本稳定。
2001年,莫伊继续稳操党、政、军大权,领导肯盟积极备战2002年大选。1月,肯盟同第二大反对党国家发展党建立密切的“伙伴关系”。6月,莫伊改组内阁,国家发展党领袖莱拉入阁,出任能源部长。8月,肯盟同国家发展党召开首次联合党员代表大会,决定两党尽快合并。9月,莫伊表示愿将总统权力交给年轻一代。11月,莫伊再次改组内阁,乌呼鲁·肯雅塔和塞露斯·吉龙戈等肯盟“少壮派”入阁,分别担任地方政府部长和农业与农村发展部长。莫伊还加大反腐败力度。3月,解除涉嫌腐败的医疗服务部长阿南格维职务。7月,公布“反腐败及经济犯罪”和“公共服务”两项反腐败法案。肯主要反对党虽亦做出联合努力,但因部族矛盾和个人利益分歧,联合无实质性进展,肯盟继续保持优势地位。
2002年伊始,肯各方力量围绕年底大选不断分化整合。2月,民主党、论坛(肯尼亚)、国家党等反对党组成“全国变革联盟”,后改为全国联盟党。3月,肯盟与第二大反对党国家发展党合并。7月底,莫伊推举开国总统之子、地方政府部长肯雅塔·乌胡鲁为其接班人,肯盟内发生剧烈震荡,副总统兼内务部长乔治·赛托蒂、总书记拉伊拉·奥廷加、副主席卡隆佐·穆西约卡等结成党内反对派“彩虹联盟”,要求以秘密投票方式选举肯盟总统候选人。8月,副总统赛托蒂、环境部长卡莫索、总统府副国务部长古莫等人被解职。10月14日,肯盟举行全国代表大会,乌胡鲁在“彩虹联盟”成员不参选的情况下顺利当选肯盟总统候选人。同日,“彩虹联盟”宣布集体退出肯盟并加入自由民主党。22日,全国联盟党和自由民主党成立“全国彩虹同盟”(简称“全盟”),并推举民主党主席姆瓦伊·齐贝吉为共同的总统候选人。11月4日,莫伊总统任命肯盟全国副主席、交通和通讯部长穆达瓦迪为副总统。12月27日,肯举行全国大选,反对党全盟赢得总统和议会选举胜利。全盟总统候选人齐贝吉获得64%选票,肯盟候选人乌胡鲁获得29%选票。全盟获210个议席中的125席,肯盟获64席,论坛(人民)获14席,其他小党获7席。30日,齐贝吉宣誓就任肯第三任总统。
肯新政府上台后即将根除腐败和振兴经济作为施政要务,表示要加强议会权力,增强司法系统的独立性,依法执政。新政府努力树立良好形象、履行有关承诺的举措得到了肯大多数民众的认可,但肯目前面临着经济形势严峻、政府官员腐败、治安状况恶化等问题的困扰,要实现经济和社会变革,困难重重。
【宪法】1964年颁布共和国宪法,迄今已经历大小30次修改。1982年6月,肯通过修宪确立实行一党制。1991年12月改行多党制,规定:肯为多党制民主国家,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兼武装部队总司令,任期5年,连任不得超过两届;当选总统需在获得多数票的同时,在全国8省中的5省得票率超过25%;总统拥有最高行政权和任免权,有权召集或解散议会;总统和内阁集体对议会负责;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言论、集会、结社和迁徙的自由。1997年以来,肯反对党以宪法不适应多党制要求为由,强烈要求全面修宪。1997年9月,肯颁布《修宪委员会法案》草案,开始修宪。2001年6月,朝野双方就修宪程序性问题达成一致,联合成立修宪委员会,着手起草新宪法。2002年9月,修宪委公布了包括削弱总统权力、增设总理、副总理职务等多项改革内容的新宪法草案,遭到肯盟主流派系的攻击。随着莫伊总统10月份解散议会,修宪进程暂告一段落。
【议会】国民议会成立于1963年,为肯最高立法机构,实行一院制。1992年底举行首次多党议会选举,议会中开始出现反对党席位。根据宪法,国民议会有立法、审议财政计划、通过政府财政预算、监督政府事务等职责,并有对政府提出不信任案及弹劾阁员或政府的权力。国民议会由224名议员组成,其中民选议员210名,总统指定议员12名,当然议员(国民议会议长和总检察长)2名。每届议会任期5年。本届议会为第9届,于2002年12月选出。议会中除当然议员外,全盟占132席,主要反对党肯盟68席,其它党派22席。议长为肯盟成员弗朗西斯·奥利·卡帕罗(FrancisOleKAPARO),副议长为全盟议员戴维·穆西拉(DavidMusila)。
【政府】实行总统制。内阁由总统、副总统、各部部长和总检察长共25人组成。本届内阁于2003年1月组成,主要成员如下:总统姆瓦伊·齐贝吉,副总统兼国家重建部长迈克尔·瓦马卢瓦(MichaelWAMALWA),省级管理和国家安全国务部长克里斯托弗·穆伦加鲁(ChristopherMURUNGARU),公共事务国务部长杰弗里·帕尔帕伊(GeoffreyPARPAI),副总统办公室国务部长莉纳·基利莫(LinahKILIMO,女),财政部长戴维·姆维拉里亚(DavidMWIRARIA),外交部长卡隆佐·穆西约卡(KalonzoMUSYOKA),公路、公共工程和住房部长拉伊拉·奥廷加(RailaODINGA,曾译为莱拉·奥廷加),教育、科学和技术部长乔治·赛托蒂(GeorgeSAITOTI),内政和民族遗产部长穆迪·阿沃里(MoodyAWORI),计划和国家发展部长彼得·尼翁戈(PeterNYONGO),农业和畜产业发展部长基普鲁托·基鲁瓦(KiprutoKIRWA),卫生部长夏丽蒂·恩吉卢(CharityNGILU,女),旅游和新闻部长拉斐尔·图朱(RaphaelTUJU),交通和通讯部长约翰·米丘基(JohnMICHUKI),地方政府部长卡里萨·马伊萨(KarisaMAITHA),水资源管理和发展部长马莎·卡鲁亚(MarthaKARUA,女),能源部长奥奇洛·阿亚科(OchiloAYACKO),贸易和工业部长穆希萨·基图伊(MukhisaKITUYI),土地和安置部长阿莫斯·基蒙亚(AmosKIMUNYA),环境、自然资源和野生动物部长牛顿·库伦杜(NewtonKULUNDU),劳工、人力开发部长纳吉布·巴拉拉(兼)(NajibBALALA),合作发展部长彼得·恩杜维加(PeterNDWIGA),妇女、体育、文化和社会服务部长纳吉布·巴拉拉(NajibBALALA),司法和宪法事务部长基拉伊图·穆伦吉(KiraituMURUNGI),总检察长阿莫斯·瓦科(AmosWAKO)。
【行政区划】全国分为7个省(PROVINCE)和1个省级特区,省以下设区(DISTRICT)、乡(DIVISION)、村(LOCATION)。7个省为中央省(CENTRAL)、裂谷省(RIFTVALLEY)、尼安萨省(NYANZA)、西方省(WESTERN)、东方省(EASTERN)、东北省(NORTHEASTERN)、滨海省(COAST)。1个省级特区为内罗毕特区(NAIROBIAREA)。
【司法机构】法院分为四级,即地区法院、驻节法院、高等法院和上诉法院。在穆斯林人口占多数的地区设伊斯兰法院。首席大法官伯纳德·春加(BernardCHUNGA),1999年9月任职。
【政党】目前,肯有合法政党40余个,主要政党有:
(1)全国彩虹同盟(NationalRainbowCoalition-NARC):简称全盟,执政党。成立于2002年10月22日,由民主党、论坛(肯尼亚)、自由民主党、国家党等14个政党为赢得2002年大选联合组成。作为一个松散的联盟,全盟尚无统一的党章以及各级组织机构,目前全盟由齐贝吉、瓦马卢瓦、奥廷加、赛托蒂、穆西约卡、阿沃里等主要成员党领导人组成的“首脑会议”进行集体领导。全盟内部主要政党情况如下:
肯尼亚民主党(DemocraticPartyofKenya):1992年1月成立。以第一大部族基库尤族为主,在中央省和内罗毕省级特区影响较大。该党主张进行宪法、立法和行政改革,削减总统权力,促进社会公平,进行经济改革,发展自由市场经济,吸引投资,增加就业,改善基础设施状况等。主席姆瓦伊·齐贝吉。
论坛(肯尼亚)(ForumoftheRestorationofDemocracy-Kenya,简称FORD-KENYA):1992年10月,由“恢复民主论坛”分裂而成。以卢希亚族为主,力量主要集中在西方省。主席迈克尔·瓦马卢瓦。
自由民主党(LiberalDemocraticParty-LDP):原为名不见经传的小党,2002年10月14日,从原执政党肯盟分裂出来的众多实力人物加入该党,使之成为肯政坛一支重要力量。主席丹尼斯·科迪(DeniseKodhe)。
(2)肯尼亚非洲民族联盟(KenyaAfricanNationalUnion):简称肯盟,主要反对党。成立于1960年3月,执政时期党员人数曾达400余万人。其宗旨是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团结,反对部族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歧视和剥削,致力于非洲独立、自由和解放事业。1963年肯独立后长期执政,2002年经严重分裂后在大选中败北,成为肯第一大反对党。现任主席为前总统莫伊,总书记为桑古力,其总统候选人乌胡鲁为议会反对党议员团领袖。
其他政党还有论坛(人民)(ForumoftheRestorationofDemocracy-People)、方舟党(Safina)、肯尼亚社会民主党(KenyaSocialDemocracy)等。
【重要人物】姆瓦伊·齐贝吉:总统、武装部队总司令、肯尼亚全国彩虹同盟领导人、民主党主席。1931年11月15日生于中央省涅里区,基库尤族,信奉基督教。曾在伦敦经济学院攻读公共财政专业,并获理学士学位。1960年参与创建肯尼亚非洲民族联盟(肯盟),任该党全国执行书记。1963年当选议员。肯独立后,历任经济计划和发展部副部长、工商部长、财政部长。1979年至1988年任副总统和肯盟副主席。1988年至1991年底任卫生部长。1992年1月退出肯盟,组建肯尼亚民主党并任主席。曾参加1992和1997年两次总统选举,得票分居第3和第2位。2002年10月率民主党与其他13个反对党结成全国彩虹同盟,并被公推为总统候选人。在2002年底大选中以压倒性优势赢得胜利,当选肯独立以来第三任总统,并于12月30日正式宣誓就职。从未访华。喜爱高尔夫球运动、阅读、音乐。已婚,有三子一女。
【经济】肯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基础较好的国家之一。实行以私营经济为主、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混合经济”体制,私营经济占整体经济的70%。农业、服务业和工业是国民经济三大支柱,茶叶、咖啡和花卉是农业三大创汇项目。旅游业较发达,为主要创汇行业之一。工业在东非地区相对发达,日用品基本自给。肯独立后,经济一度发展较快。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受世界经济形势影响,经济陷入困境,80年代中期得到恢复。90年代初因政局动荡、西方停援及自然灾害等原因,经济滑坡。1991年起实施结构调整计划并取得成效。1994年至1996年,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5%。1997年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腐败为由中止对肯贷款,加之受自然灾害影响,肯经济每况愈下。2000年,肯国内生产总值负增长0.5%,经济陷入独立以来最困难时期。2001年以来,肯经济止跌并开始微弱增长。2002年经济增幅放缓,总体上继续呈滑坡之势。政府统计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0.6%,预计全年不超过1%。支柱产业农业有微弱的恢复性增长,工业、第三产业大多勉强支撑。今后一段时期,肯经济仍将面临资金不足,电力、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落后问题的制约,肯经济形势依然十分困难。2001/2002财年主要经济数字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86.2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88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1.2%。
货币名称:肯尼亚先令(Kenyashilling)。
1肯镑=20肯先令。
汇率(2002年11月):1美元=79.42先令。
通货膨胀率:0.8%。
失业率:21.7%
【资源】矿藏主要有纯碱、盐、萤石、石灰石、重晶石、金、银、铜、铝、锌、铌和钍等,除纯碱和萤石外,多数矿藏尚未开发。森林面积8.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5%。林木储量9.5亿吨。
【工业】独立以后发展较快,门类比较齐全,是东非地区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2%。以制造业为主,2001年,制造业产值969.69亿肯先令,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从业人员22万。较大的企业有炼油、轮胎、水泥、轧钢、发电、汽车装配等厂。85%的日用消费品产自国内,其中服装、纸张、食品、饮料、香烟等基本自给,有些还供出口。近几年主要工业品产量如下:
199920002001
食糖(万吨)47.140.237.7
啤酒(亿升)1.882.031.84
玉米粉(万吨)20.515.413.5
面粉(万吨)22.518.918.1
炼油(万吨)178.6190.9182.5
水泥(万吨)138.9136.7131.9
(资料来源:2002年度肯尼亚经济季评)
【农牧渔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全国70%以上的人口从事农牧业。可耕地面积10.48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8%),其中已耕地占73%,主要集中在西南部。正常年景粮食基本自给,并有少量出口。肯是目前非洲最大的鲜花出口国,占据欧盟25%的市场份额。肯还是世界上除虫菊主产国,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0%。2001年,肯农牧渔业总产值1344亿肯先令。近几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单位:万吨):
199920002001
茶叶24.923.629.5
咖啡6.810.15.2
花卉9.99.39.5
甘蔗440390360
玉米22.320.137.7
小麦5.37.413.8
剑麻2.22.12.3
除虫菊酯(吨)78.174.278
牛(万头)253.6287195.2
牛奶(百万升)180137148
(资料来源:2002年度肯尼亚经济季评,肯年度经济调查)
渔业:资源丰富,大多来自境内的淡水湖泊,其中维多利亚湖产鱼量占渔业生产总量的90%。2001年捕鱼量21.3万吨。
(资料来源:2002年度肯尼亚经济季评)
【服务业】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5%,以旅游业为主
【旅游业】肯主要创汇行业之一,近年收入均在3亿美元左右。2001年接待游客120万人次,与上年同比增加14.4%;旅游收入242亿肯先令,同比增长17.7%。旅游业职工占全国职工总数的9.1%。主要旅游点有内罗毕、察沃、安博塞利、纳库鲁、马赛马拉等地的国家公园、湖泊风景区及东非大裂谷、肯尼亚山和蒙巴萨海滨等。
(资料来源:2002年肯尼亚经济报告、肯政府报告)
【交通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2001年运输业产值为531亿肯先令,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87%。。
公路:总长15万公里。其中定级公路6.3万公里,沥青路6700多公里,全天候石子路1.8万公里。但目前大多路况较差。2001年全国登记注册的各种车辆26024辆。
铁路:总长2765公里。2001年客运量650万人次,货运量230万吨。
水运:蒙巴萨港是东中非最大的港口,有16个深水泊位、2个大型输油码头,可停泊2万吨级货轮,总吞吐量可达2200万吨。2001年实际吞吐量为1271.7万吨。
空运:全国共有3个国际机场,4个国内机场和400多个小型或简易机场。肯尼亚航空公司开设16条国际航线,与30多个国家通航。2001年旅客总量381.9万人次,货运总量14.5万吨。
(资料来源:2001年度肯尼亚中央银行统计数据、2002年度肯尼亚经济季评)
【财政金融】财政收入主要靠税收。2001/2002财年,政府实现税收1836.1亿肯先令。近几年财政收支情况如下(单位:亿先令):
1999/20002000/20012001/2002
总收入1805.411922.211836.1
总支出1716.952119.053065
差额88.46-196.84-1228.9
(资料来源:2002年度肯尼亚经济季评,肯2002/2003财年预算报告)
截止2002年8月,外汇储备(不含黄金储备)11.2亿美元。2002年债务总额6239亿先令,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3.4%,其中内债2472亿先令,外债3768亿先令,偿债率11%。
(资料来源:2002年11月肯尼亚经济季评,2002年11月肯央行统计报告)
2000年,肯共有银行53家,其中四大商业银行--巴克莱银行、渣打银行、肯尼亚商业银行和肯尼亚国民银行业务总量占肯整个金融业的60%。2000年,肯金融业较1999年增长1.2%。
(资料来源:2001年肯中央银行月报)
【对外贸易】在国家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近三年对外贸易情况如下(单位:亿肯先令):
199920002001
出口额1154.061197.641214.34
进口额2064.012478.042901.08
差额-909.95-1280.4-1686.74
(资料来源:2002年度肯尼亚经济季评)
主要出口商品为茶叶、咖啡、花卉、水泥、剑麻、除虫菊、纯碱、皮革、肉类和石油产品等;主要进口商品为原油、机械、钢铁、车辆、药品、化肥等。主要贸易伙伴是南部和东部非洲国家以及英国、德国、荷兰、美国、日本等国。2001年,东南非共同市场成员国为肯最大出口地区,肯对其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46%;欧洲联盟为肯第二大出口地区,肯出口额为399.79亿肯先令,占其出口总额的32.9%,欧盟亦是肯最大的商品进口地区。
(资料来源:2002年度肯尼亚经济季评)
【外国资本】肯自1963年独立以来,一向重视吸收利用外国资本为本国经济建设服务。1964年政府颁布实施《外国投资保护法》。目前,英、美、德、法等国在肯设有数百家公司,投资领域遍及农业、工业、商业、旅游、金融、交通运输等部门。1997年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止对肯贷款,肯经济滑坡、政局不稳、国内投资环境恶化,使得西方对肯投资减少。2001年,肯获外国直接投资5000万美元。
(资料来源: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
【外国援助】主要援助国和国际组织有日本、德国、英国、美国、荷兰以及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开发协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欧盟和非洲发展基金等。外援主要用于农业、军事、交通运输、教育、卫生、电讯及社会发展项目。1995年至2000年,援助占政府财政收入的10%,年约2.3亿美元。目前,日本是肯最大的援助国。
【人民生活】2002年,肯人口总数3000万,人口增长率2.1%。其中城市人口990万,职工实际年均工资约为280美元,全国贫困率56%。2000年,肯失业率高达21.7%,比1995年上升了50%。肯人均期望寿命52岁。2001年底,肯艾滋病感染率13%,艾滋病患者250万。肯普通民众的就医状况较差,有医院480所、诊所3800个,医疗系统拥有从业人员5.1万人,其中医生4300人。
(资料来源:2002年肯尼亚官方公布数据)
【军事】1963年独立后建军。总统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由总参谋长、陆、海、空三军司令、省级管理和国家安全国务部长及主管军队财政拨款的总统府副常秘6人组成的国防委员会是最高军事决策机构,向总统负责;总参谋部是最高军事指挥机构,总统通过总参谋长统帅全军。实行志愿兵役制。现役人数2.42万人,其中陆军2.05万人,海军1200人,空军2500人。1997成立国防学院,培养上校和准将级军官,以及高级警察和文职官员等。1998年5月,莫伊总统改组军队指挥系统,成立西部军区、东部军区和中央行政与后勤指挥中心。现任(第5任)总参谋长约瑟夫·基布瓦纳(JoseghKIBWANA)上将,2000年11月任职至今。2002/2003财年国防预算支出140亿肯先令,占预算支出总额的4.3%。
【文化教育】政府重视发展教育事业。2002/2003年度教育预算支出538亿肯先令,占预算支出总额的16.6%。教育体制分为正规和非正规教育两类,正规教育实行小学、中、大学“8-4-4”学制。非正规教育包括成人教育和扫盲活动。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报告,2002年肯受教育率为75%。2000年,肯有成人文盲、半文盲约430万。著名高等学府有内罗毕大学、莫伊大学、肯雅塔大学、埃格顿大学和肯雅塔农业技术大学。另有30个职业培训学校,3所技校和12所私立大学。2003年1月肯新政府上台后,决定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2001年肯学校、学生和师资情况如下:
学校(所)学生(万人)教师(人)
小学18901586.7817.8万
中学302863.853.83万
公立大学55.295000
(资料来源:2002年度肯尼亚经济季评)
【新闻出版】2001年全国各种英文报刊发行总量约90万份,各种斯瓦希里语报纸发行量约为9万份。主要报刊:《民族日报》,英文版,发行量约20万份;《东非旗帜报》,英文日报,发行量约7万份;《今日民族报》,斯瓦希里文日报,发行量约5万份;《肯尼亚时报》,英文日报,原执政党肯盟党报,发行量约4万份;《每周评论》,肯最大的私营英文周刊,发行量约1.85万份;《东非人报》,英文周报,1994年11月首次发行,在肯尼亚、乌干达和坦桑尼亚同时出版。斯瓦希里语报以《民族日报》媒体集团创办的《塔伊法》(意为“今日民族报”)最有影响。
肯尼亚通讯社为官方通讯社,成立于1964年,向内罗毕的广播电台、电视台和报刊提供新闻和图片。
肯尼亚广播公司,系英殖民者设立,电台于1927年开播,用英语、斯瓦希里语、印地语和15种非洲语言广播。1964年肯独立后,将其收归国有,改名为“肯尼亚之声”。
肯尼亚广播电视公司,1987年成立,系肯目前规模最大、广播电视节目能覆盖全国的广播电视公司。“肯尼亚电视网”,1990年成立,肯第一家私营电视台,用英语播放。目前,肯有至少13个电视台和17个调频广播电台,但覆盖范围主要限于内罗毕、蒙巴萨等大城市。
【对外关系】奉行和平、睦邻友好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谋求地区和平与发展,反对外来干涉和外国意识形态的渗入,重视发展同西方及邻国的关系,注意同各国发展经济和贸易关系,开展全方位务实外交,强调外交为经济服务。
肯是联合国、非洲统一组织、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成员国,洛美协定签字国,也是政府间发展组织、东南非共同市场、东非共同体和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等次地区组织的成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联合国人类居住中心总部设在内罗毕。截至2001年,肯同106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对当前重大国际问题的态度】关于国际形势:认为冷战后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发生巨大变化,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经济因素成为国际关系的主导因素。东西方关系进入新时期,而南北关系无显著改善。多极化趋势虽有所发展,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国际和平与安全将主要受到有关地区和国家内部冲突的影响。谴责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活动,支持国际社会的反恐斗争。
关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认为现存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对广大发展中国家不公正、不合理。西方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并利用现存的国际经济秩序从发展中国家渔利,客观上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的贫困。主张政治上应遵守《联合国宪章》,特别是恪守主权平等和互不干涉内政等基本国际关系准则;经济上应加大发展中国家在制定“游戏规则”过程中的参与力度,在此基础上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关于非洲形势:认为冲突、动荡是阻碍非洲国家发展的最主要因素,非洲仍是世界最脆弱的地区。贫困和外债制约着非洲发展,经济全球化对非洲的挑战大于机遇,非洲面临被进一步边缘化的危险。非洲国家应通过自身和有关国际、地区组织的努力,以睦邻友好和尊重领土完整为原则,和平解决争端,通过地区一体化提高应对全球化挑战的能力。呼吁发达国家向非洲国家提供发展援助,减免非洲国家债务,向非洲产品开放市场。支持非洲联盟的成立和“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NEPAD)”的实施,但强调非洲国家应首先解决贫困与战乱问题,否则非盟缺少政治经济基础,徒具象征意义。担心“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框架下的发展机遇特别是西方对非援助为少数非洲大国所操纵,对该计划的普遍性心存疑虑。
关于联合国改革:主张对联合国机制和制度进行必要的改革,使其更具透明度和代表性,在决策方面更加民主、高效。主张增强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的作用,并在联大与安理会之间建立更加平衡的关系。认为非洲至少应在安理会中有两个常任理事国席位,同时支持日本和德国谋求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地位。
关于人权问题:认为生存权和发展权是基本人权。发展中国家在贫穷的状态下,首先应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否则民主、自由及其它政治、经济和社会权利无从谈起。主张通过对话加强国际人权交流,反对在人权领域搞对抗,反对西方国家利用人权问题对别国施压。
【同我国的关系】1963年12月14日两国建交。陈毅副总理曾于1963年参加肯独立庆典)。由于意识形态分歧等原因,肯于1967年10月关闭其驻华使馆。1969年3月,肯单方面决定将两国关系降为代办级。1974年9月,两国恢复大使级外交关系。莫伊总统执政后,两国关系迅速改善和发展,双方领导人互访增加。莫伊总统曾于1980年、1988年和1994年三次访华;姬鹏飞副总理(1980年)、田纪云副总理(1985年)、谷牧国务委员(1987年)、吴学谦国务委员兼外长(1987年)、孙起孟副委员长(1991年)、钱其琛副总理兼外长(1991年作为外长、1994年)、陈慕华副委员长(1992年)、江泽民主席(1996年)、政协副主席钱正英(1997年)、彭珮云副委员长(1999年)和李鹏委员长(1999年)等先后访肯。
2000年,两国友好关系进一步加强。肯方访华的主要有:国民议会议长卡帕罗(8月)、肯尼亚进步妇女组织主席基托尼(9月)、外长戈达纳(10月,参加中非合作论坛)等。
中方访肯的主要有: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戴秉国(2月)、交通部副部长李居昌(4月)、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王忠禹(5月)、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高丽(7月)、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局长宋明昌(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政委李继耐上将(10月)和科技部副部长邓楠(11月)等。
2001年,两国友好关系进一步加强。中方访肯的主要有:外交部副部长杨文昌(3月)、农业部副部长范小建(5月)、广电总局局长徐光春(5月)、北京市市长刘淇(6月)、外经贸部副部长孙振宇(7月)、新华社社长田聪明(7月)、司法部副部长范方平(9月)、中央政治局委员李铁映(10月)、国家计生委主任张维庆(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傅全有(12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蔡名照(12月)等。
2002年,两国友好关系进一步加强。中方访肯的主要有:四川省副省长李达昌(3月)、中国贸促会会长俞晓松(3月)、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主任甘子玉(3月)、中共中央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陈云林(4月)、朱镕基总理(4月)、云南省省长徐荣凯(7月)、建设部副部长郑一军(7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张左己(8月)、国家计生委副主任潘贵玉(9月)、中国证监会副主席高西庆(11月)、北京市委副书记强卫(11月)和西安市委副书记焦安发(11月)等。肯方访华的主要有:肯三军总参谋长基布瓦纳(6月)、公路和公共工程部长莫洛戈(8月)、肯滨海、东方、西方和尼安萨四省省长代表团(8月)、遗产和体育部长尼恩泽(9月)和总检察长瓦科(9月)等。
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01年,中国同肯尼亚贸易总额为1.448亿美元,其中中方出口额为1.389亿美元,进口额为588万美元。
中国驻肯大使:郭崇立。馆址:WOODLANDSROAD,KILIMANIDISTRICT,NAIROBI。电话:722559,726851,721434(经参处)。电传:23011CECOMKE(商务处);传真:726402。区号:0025422。电子信箱:EMBCN@AFRICAONLINE.CO.KE
肯尼亚驻华大使:胡卡·瓦里奥(Dr.HukkaWario)。馆址:北京三里屯西6街4号。电话:(010)65323381,65322473。传真:65321770。
【同英国的关系】两国保持着传统的密切关系。肯总统莫伊曾多次访英,英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亦曾访肯。1964年,两国达成协议,肯允许英海军、空军使用肯港口和机场设施;1976年两国又签订军援协定。肯是接受英国援助最多的非洲国家,1999/2000财年接受英国援助2000万英镑。英是肯的第一大投资者和最大的贸易伙伴。英每年向肯提供500个奖学金名额,目前肯有3000多名学生在英大、中学校学习。2000年,肯总统府常秘兼文官长利基(1月)、莫伊总统(4月)先后访英。2001年1月,英国副外交大臣阿莫斯访肯。2002年1月,英国副外交大臣阿莫斯女士访肯。2002年12月,莫伊总统访英。
【同美国的关系】冷战时期,美国将肯视为推行西方政治经济制度的样板,倍加重视。肯曾是接受美援助最多的黑非洲国家之一,也是美在黑非洲的重要盟友之一。1980年两国签订防务协议,肯同意美海军、空军使用肯港口和机场设施。冷战结束后,肯在美地缘政治中战略地位下降,肯美关系降温。在非洲多党民主浪潮中,美强迫肯接受多党制,肯美关系一度紧张。1992年底肯首次多党大选结束后,两国关系趋缓。近年来,肯由于国内经济困难,对美等西方援助大国依赖增强,大力改善与美国关系。2000年2月,莫伊总统赴美参加非洲问题高级会议,并顺访美国;7月,莫又亲自出席美使馆国庆招待会;11月,美助理国务卿苏珊·莱斯访肯。美计划出资对肯军进行维和培训,并于4月同肯等东非三国在肯举行代号“2000自然之火”的联合军事演习,7月与肯等11国外长、国防部长和高级将领举行“2000金矛研讨会”。2000年,美对肯援助1.34亿美元。2001年1月,美国苏丹问题特使丹佛斯访肯;4月,美众议院议长丹尼斯·哈斯特德率美国议会代表团访肯;5月,美国务卿鲍威尔访肯;9月,美国9·11事件发生后,莫伊总统当天发表声明对这一悲剧性事件表示震惊和悲伤,呼吁国际社会加倍努力与恐怖主义作斗争。11月,莫伊总统在纽约出席第56届联大期间会晤布什总统,双方讨论了反恐怖主义等问题。2001年7月、12月和2002年7月,美助理国务卿坎斯坦纳三度访肯;2002年12月,莫伊总统访问美国。2002年2月,肯美在肯沿海进行代号为“尖槌”的联合军事演习。肯是接受美援助最多的黑非洲国家之一,2000年达1.34亿美元。肯自2000年成为美“非洲增长与机会法”的首批受益国以来,对美纺织品出口激增,2001年为7000万美元,2002年前5个月为1.07亿美元。目前,美系肯第7大出口国和第5大进口国。2000年美对肯投资2.38亿美元,近百家美公司在肯设代表处。
【同邻国的关系】肯与坦桑尼亚关系友好,两国间的合作不断扩大。两国领导人均强调加强双边合作的重要性。双方同意建立联合委员会促进双边贸易和合作,并简化移民程序,为边界人员和物资交流提供便利。1995年11月,莫伊总统访坦,出席坦总统姆卡帕的就职典礼。12月,姆卡帕访肯,出席肯独立32周年庆典。1997年5月,姆卡帕总统访肯。其间,莫伊总统授其肯最高荣誉“金心领袖”勋章。2001年1月,坦总理苏马耶访肯,双方讨论了双边关系及地区问题。12月,莫伊总统对坦桑尼亚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坦独立40周年庆典活动。2002年1月,坦桑尼亚总理苏马耶访肯。11月,莫伊总统访问坦桑尼亚。
肯对乌干达地区扩张政策存有戒心,两国关系时有紧张。1996年5月,莫伊总统出席乌总统穆塞韦尼的就职仪式,同年7月,穆对肯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关系得到改善。两国经贸关系密切,乌系肯最大出口市场,肯为乌最大的外国投资商。近年来,两国在运输、通讯、边境安全合作、共同打击犯罪等领域亦加强了合作。2000年9月,穆塞韦尼总统对肯进行正式访问。2001年5月,莫伊总统出席了穆塞韦尼总统连任就职典礼。2002年7月,穆塞韦尼总统访肯,与莫伊总统就苏丹、刚果(金)和布隆迪等地区和平进程进行交谈。
1993年11月,肯、坦、乌三国首脑在坦桑尼亚的阿鲁沙签署《东非合作协议》。三国根据该协议建立了三方常设合作委员会,逐渐恢复中断了16年的东非合作。1996年3月,东非合作体秘书处成立,合作体正式启动。1999年11月,三国总统签署《东非共同体条约》,决定进一步扩大三国在各领域的合作,并在逐步建立关税同盟、共同市场和货币联盟的基础上最终实现政治联盟。2001年1月15日,东非共同体正式恢复成立,肯总统莫伊担任首届首脑会议轮值主席。11月,东非议会和东非法院成立。2002年4月,东非共同体在阿鲁沙召开部长理事会和特别峰会,确定了东非共同体的新财年预算。9月,肯、坦、乌三国就统一关税达成协议。
2002年6月,莫伊总统在内罗毕主持召开东非地区“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首脑会议,与坦桑尼亚总统姆卡帕、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卢旺达总统卡加梅举行会谈,协调东非地区国家对“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的立场。
肯大力发展同东南非共同市场国家的经贸关系。2000年10月31日,东南非共同市场自由贸易区成立,肯成为首批加入的9个成员国之一。2001年1月,东非共同体正式恢复成立,肯总统莫伊担任首届首脑会议轮值主席。11月,东非议会和东非法院成立。
肯积极推动索马里和平进程,先后于1994年3月、1996年10月和1998年4月三次推动索派别在内罗毕举行和谈,并与索各派保持友好关系。索主要派别在肯均设有代表处。2000年8月,索全国和会选举产生新总统后,肯派副外长参加其就职典礼。但肯对索新政权持消极、观望态度。2001年5月,索马里过渡政府总统阿布迪卡西姆访肯,寻求肯方对索和平进程的支持。11月和12月,莫伊总统在内罗毕两次主持召开索马里和解对话会议。2002年10月,莫伊总统在肯西部城镇埃尔多雷特主持召开新一轮索马里和解会议,与会的索马里政治和军事派别领导人签署了“关于禁止敌对及索马里全国和解进程的结构与原则的宣言”,标志着索敌对各方首次全部走到一起。目前,索主要派别在肯均设有代表处。
肯主张和平解决苏丹内部冲突,曾先后十余次主持苏丹和谈。1995年5月,莫伊总统对苏丹进行国事访问,两国领导人同意每年举行一次元首定期磋商。1999年7月,第四轮苏丹和谈在内罗毕举行。2001年5月,莫伊总统作为东非政府间发展组织(简称伊加特)苏丹问题委员会主席在肯主持苏丹问题首脑会议。2002年7月,在莫伊总统和肯政府斡旋下,苏丹政府与苏南方叛军代表在肯马查科斯镇签署和平框架协议。
肯主张和平解决刚果民主共和国[简称刚果(金)]问题,要求维护刚果(金)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呼吁非洲国家不要卷入刚果(金)内部冲突,支持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的调解努力。1997年5月,肯宣布承认卡比拉政权。2000年6月,肯促成刚果(金)与卢旺达两国总统在肯举行交战以来的首次会晤。2001年8月,刚总统小卡比拉访肯,与莫伊总统就双边关系和刚局势进行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