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热点标签
世界买家网 微信:QQ:1407106692
欢迎您访问世界买家网 微信:QQ:1407106692 ,本站各频道将陆续上线,敬请您的关注。
> RSS订阅贸易知识堂 > 国情节日 > 非洲各国 > 厄立特里亚(Eritrea)

厄立特里亚(Eritrea)

作者:世界买家网 微信:QQ:1407106692 来源:todaytex.com 发布时间:12-1 20:18:09


【国家名称】厄立特里亚(Eritrea)

【国家面积】124320平方公里(包括达赫拉克群岛)
【国家人口】411万(2000年12月)。由9个民族组成,分别为提格雷尼亚(约占总人口的50%)、提格雷(31.4%)、阿法尔(5%)、萨霍(5%)、希达赖伯(2.5%)、比伦(2.1%)、库纳马(2%)、纳拉(1.5%)、拉沙伊达(0.5%)。每个民族使用自己的语言,主要语言有提格雷尼亚语、提格雷语,通用英语、阿拉伯语。信仰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居民各约占一半,另有少数信奉天主教和传统拜物教。

【国家首都】阿斯马拉(Asmara),人口约50万(2002年估计),年平均气温为16.9℃

【重要节日】独立日:5月24日;武装斗争纪念日:9月1日。

【简况】位于东非及非洲之角最北部,西与苏丹接壤,南邻埃塞俄比亚,东南与吉布提毗连,东北隔红海与也门和沙特阿拉伯相望,海岸线(包括达赫拉克群岛和其他100多个岛屿)长1200公里。境内中心地带高原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海拔1800米-2500米;西部靠苏丹边境为海拔487米的低地,东部为海岸平原。境内最大的河流马雷布河全长440公里,流域面积23455平方公里。高原地区气候宜人,年均气温为17℃,年均降水量900毫米。凉季(12-2月)平均气温为15℃,热季(5-6月)平均气温为25℃。东部和西部低地气候炎热干燥,年平均气温分别为30℃(东)和28℃(西),年均降水量不到400毫米。红海沿岸地区呈沙漠状态。

长期受埃塞俄比亚封建王朝的统治,19世纪末以前从未形成过统一的政治实体。1869年,意大利殖民主义者入侵埃塞。1889年,埃塞与意签订《乌西阿尔条约》,承认意对阿萨布、马萨瓦、克伦、阿斯马拉等占领区的统治。1890年,意将占领区合并为统一的殖民地,命名为“厄立特里亚”。1941年,意军战败,厄成为英国托管地。1950年12月,联合国决议将厄作为一个自治体同埃塞俄比亚结成联邦,1952年,厄组成地方政府,正式与埃塞结成联邦。1962年,埃皇塞拉西强行取消联邦制,将厄合并为埃塞的一个州,引发了厄人民长达近30年的武装独立斗争。1970年,厄立特里亚人民解放阵线(厄人阵)成立,成为厄武装独立斗争的主导力量。1991年5月,厄人阵同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埃革阵)等埃塞反政府组织联合推翻埃塞门格斯图政权。5月24日,厄人阵解放厄全境,并于29日成立临时政府,伊萨亚斯·阿费沃基出任临时政府总书记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埃同意厄于两年内举行全民公决,决定是否独立。1993年4月23日-25日,厄在联合国的监督下举行全民公决,以99.8%的绝对多数决定与埃塞分离。埃塞过渡政府接受公决结果,承认厄独立。5月22日,厄人阵中央委员会选举伊萨亚斯为厄首任总统。24日,厄正式宣告独立并举行开国庆典,厄立特里亚国正式成立。

【政治】独立后,厄政府注重政权建设,加紧经济重建,政局保持基本稳定。1997年,厄制宪议会通过新宪法。1998年5月,与埃塞俄比亚爆发边界冲突,厄政府全力处理冲突问题。1999年2月,接受非洲统一组织为和平解决冲突而制订的框架协议。8月,接受非统框架协议的执行方案及技术安排。2000年6月,与埃塞俄比亚签定《停止敌对行动协议》。9月,厄国民议会召开第13届国民大会,决定于2001年12月举行全国大选;成立专门委员会,起草规范未来各政党活动章程。11月,厄内阁改组,外交部长、财政部长、土地、水和环境部长、交通与通讯部长等易职。12月,与埃塞俄比亚签定《全面和平协议》。2001年,厄海外侨民及国内部分民众对总统伊萨亚斯现行政策滋生不满,要求实行民主和法制,人阵党内民主改革派同总统产生分歧,引发党内高层严重分裂。为巩固执政地位,伊萨亚斯总统大力整肃内部,于6、7月间逮捕了民主改革派人士,撤换一批党、政、军高级官员,统一党内思想,对普通民众进行思想教育。为进一步稳定局势,伊再次推迟了原定于2001年底举行了全国大选。2002年,伊大力调整政府人事任免,任命意识形态强硬的原新闻部长为总统助理,加强对厄政局的掌控。厄国民议会颁布了《选举法》,但明确提出多党制不符合厄现状,故今后一段时期内厄人阵仍将一党执政。

【宪法】1993年5月19日,厄立特里亚临时政府发布政令,规定厄将在未来的四年内起草一部保证公民基本权利和政治多元化的宪法,并在四年过渡期后进行立宪政府选举。1994年4月,全国制宪委员会成立。1996年7月,新宪法草案出台。1996年12月,制宪议会成立。1997年5月23日,制宪议会通过新宪法并正式颁布实施。新宪法规定,国民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和立法机关;总统由国民议会选举产生,任期5年;不设总理,总统直接领导内阁;政教分开,宗教平等;民族语言一律平等,不明确国家官方语言。

【议会】国民议会共有150个议席,国民议会议员由全民普选产生,任期5年;议长由国民议会议员选举产生,任期5年。国民议会负责制订国家法律和政府政策,批准预算和选举国家元首。本届议会有人民民主和正义阵线中央委员会成员75名、制宪议会成员60名及厄侨民代表15名,议员中1/3为女性。议长由伊萨亚斯总统兼任。

1997年1-3月,厄进行了第一次地方议会选举,完成了国家地方政权建设。登记选民的90%参加了投票,最后选出405名地方议员,其中女议员122人。

【政府】实行总统制,内阁由总统和17名政府部长组成,总统兼政府首脑及武装部队总司令。首届政府成立于1993年6月7日。2000年下半年后,因领导层出现分歧,总统多次调整内阁。现内阁成员如下:总统兼政府首脑及武装部队总司令伊萨亚斯·阿费沃基,总统助理(兼地方政府部长工作的)奈兹基·克弗娄(NaizgwiKiflu),外交部长阿里·赛义德·阿卜杜拉(AliSaidAbdella),国防部长塞伯哈特·埃弗利姆(SebhatEphrem),财政部长伯哈尼·阿布勒赫(BerhaneAbrehe),新闻代理部长阿里·阿卜杜(AliAbdu),贸易与工业部长吉奥尔吉斯·特克莱迈克尔(GiorgisTeclemichael),农业部长阿雷法伊内·贝尔赫(ArefaineBerhe),渔业部长艾哈迈德·哈吉·阿里(AhmedHajAli),能源与矿产部长特斯法耶·格布勒塞拉西(TesfaiGebreselassie),土地、水与环境部长沃尔德迈克尔·格布勒玛里亚姆(WoldmichaelGebremariam),教育部长奥斯曼·萨勒赫(OsmanSaleh),卫生部长萨勒赫·迈基(SalehMeki),交通与通讯部长沃尔登基尔·阿布拉哈(WoldankielAbraha),司法部长法齐娅·哈希姆(女)(FoaziaHashim),公共工程部长阿布拉哈·阿斯法哈(AbrahaAsfaha),旅游部长阿米纳·努尔·侯赛因(女)(AminaNurHussein),劳动与社会福利部长阿斯卡露·门克利奥丝(女)(AskaleuMenkerios)。

【行政区划】全国共有六个区,分别为:南红海区,北红海区,安塞巴区,加什·巴尔卡区,南部区和中部区。

【司法机构】独立后,临时政府在适当修改的基础上沿用原埃塞民法、刑法。厄法院分村、县、行政区、高等法院四级。高等法院的判决为终审判决。高等法院设法官18名,全部由总统任命。行政区级法官由高等法院院长提名并由司法部长批准。现任最高法院院长门基罗斯o贝拉基(MenkeriosBeraki)。厄检察机构从属于行政系统,总检察长由总统任命并代表政府工作。现任总检察长穆萨o纳义伯(MusaNaib)。厄已完成了刑法和贸易法的起草工作,正在起草民法。

【政党】(1)厄立特里亚人民民主和正义阵线(People"sFrontforDemocracy&Justice--PFDJ),简称厄人阵,执政党,唯一合法政党。原名为“厄立特里亚人民解放阵线”。成立于1970年,由从厄立特里亚解放阵线分裂出去的部分人士组成。1994年改为现名。现有党员60万人,占全国人口17%。主席伊萨亚斯·阿费沃基。最高领导机构为中央委员会,有75名委员。中央办事机构为中央执行委员会,有19名执委。

(2)厄立特里亚全国力量联盟(AllianceofEritreanNationalForce--ANEF)。反对派联合体。2002年10月由厄14个反对派代表在埃塞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成立,选举了28人组成议会并通过联盟章程。该组织囊括了厄大部分反政府组织,主要包括“厄立特里亚解放阵线”、“伊斯兰救国运动”、“解放全国委员会”等。厄合作党主席希鲁耶·特德拉·巴伊鲁(HiruyTedlaBairu)任ANEF秘书长,原“厄解阵”主席阿卜杜拉·伊德里斯(AbdelaEdrisse)任议会主席。

①厄立特里亚解放阵线(EritreanLiberationFront--ELF):全国联盟的主要派别之一,成立于1958年,由流亡国外的厄立特里亚人哈米德·伊德里斯·阿瓦提在开罗创立。主张“民族统一”、“致力于厄独立”和“成立民主政权”等。1960年改现名,并由原来的穆斯林组织转变为民族主义组织,在苏丹、叙利亚等国的支持下开展反对埃塞统治的斗争。1970年,一部分人从该组织中分裂,另组厄人阵,余众于1981年后流亡苏丹,现仍在厄邻国和欧洲国家进行反对现政权活动。

②伊斯兰救国运动(HarakatAlKhalasAlIslami--HKI)。原名伊斯兰圣战运动,成立于1988年11月,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组织,其主要活动场所在苏丹。1998年8月,改现名。

【重要人物】伊萨亚斯·阿费沃基,总统,国民议会议长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厄人阵主席。1946年出生于厄中部哈马西恩省的一个小商贩家庭,信仰基督教。1962年中学毕业后在亚的斯亚贝巴大学攻读工程学。三年后辍学参加厄解阵。因政策分歧于1969年脱离厄解阵,参与组建厄人阵。1977年当选厄人阵副总书记,1987年任总书记。1991年5月起任厄临时政府总书记,1993年5月22日当选为厄首任总统。懂提格雷尼亚、阿姆哈拉两种民族语言以及阿拉伯、英、法、意、德语。

【经济】厄是农业国,80%的人口从事农牧业。农业落后,粮食不能自给,长期战争使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独立后,国民经济有所恢复。政府把经济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制定了以私有经济为主导的市场经济发展战略。对内提倡自力更生,积极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外大力争取国外贷款和其他援助,尤其欢迎侨汇。政府先后出台了土地法、投资法和贸易、金融、税收等一系列规定,并积极参与双边和多边经济贸易机制。但经济仍处于恢复和重建时期,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不大。1997年厄发行本国货币后,与埃塞经济摩擦加剧。1998年5月,与埃塞爆发边境冲突后,经济陷入困境。据英国经济学家情报社(TheEconomistIntelligenceUnitLimited,EIU)统计,1998年至2000年厄经济形势持续恶化,呈大幅负增长。2001年随着埃厄冲突和平进程的发展,加之气候条件理想,农牧业得以恢复,经济状况一度有所好转。但随着厄外援和侨汇持续减少,通胀率仍高居不下,加之旱魃肆虐,2002年下半年起经济困境加剧,全国三分之一人口缺粮。厄官方自1998年起一直未公布经济数据。据EIU统计,2002年主要经济数字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80亿纳克法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4.0%

货币名称:纳克法1纳克法=100分

汇率:1美元=13.5纳克法(2002年5月)

通货膨胀率:15%

(资料来源:2001-2002年年度经济季评)

【资源】主要矿产有铜、铁、金、镍、锰、煤,重晶石、长石、高岭土、钾碱、岩盐、石膏、石棉、大理石蕴藏丰富。地热资源丰富,红海可能有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水资源缺乏,境内河流不多;厄森林覆盖率现只有1%,另有1.6%为河谷乔木和灌木林覆盖。

【工业】长期战争使工业凋敝。工业门类主要有纺织、制革、制鞋、农畜产品加工、金属加工、塑料制品加工、建材等。1999年工业产值18.56亿纳克法,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7.3%。

【农牧渔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大麦、高粱、小麦、豆类。主要经济作物有油料籽、芝麻、花生、亚麻、剑麻、棉花、蔬菜和水果。据农业部估计,全国可耕地面积550,162公顷。1998年至2000年,农业受战争和干旱影响,播种面积大幅缩减,粮食产量仅为8.5万吨,严重歉收。尽管2001年粮食产量达22万吨,属长期平均水平且较上年有所增加,但与实际需求54万吨相距甚远。制约厄农业发展的主要桎梏包括缺乏灌溉系统、土壤侵蚀、技术过时以及乡村金融和市场服务的匮乏。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千吨):

19971998199920002001

小麦532284336

大麦1657322645

玉米62916149

谷物744181515

高粱552702076282

薯类127130127125125

豆类4958514856

(资料来源:2001/2002年度经济季评)

畜牧业不发达,农牧业人口中的35%-40%从事畜牧业,主要牲畜有绵羊、山羊、牛和骆驼等。1997年牲畜存栏数:牛150万头,羊500万只,骆驼30万峰,马、骡、驴总计为25万匹,家禽250万只。

沿海渔业资源丰富,据估计鱼类年潜在捕捞量每年可达8万吨。但渔业生产基本限于浅水捕捞,产品大多为鱼粉、冻鱼和鱼干出口。2001年厄捕鱼12,900吨,创1970年以来最高产量。

【旅游业】旅游业是厄唯一赚取外汇的服务行业。厄历史悠久,阿克苏姆王国大部分区域在厄境内,目前尚存不少遗迹。地形多样,自然景观丰富。阿斯马拉、马萨瓦、阿萨布和达赫拉克群岛为有名的旅游点。厄政府鼓励私营机构投资旅游业,但连年战乱使旅游业受到破坏,旅游设施落后。厄埃冲突更使旅游业受到严重影响,游客锐减;冲突进入和平解决阶段后,旅游业状况有所改善。2001年来厄旅游人数为9.3万,较上年增加75%。

【交通运输】公路:现有公路4000公里,运输线路99条。各主要城市间均有公路相通。1991~1997年间,厄共投入4.4亿埃元用于公路建设,路况显著改善。1996年有客车1391辆,出租车1197辆,卡车及油罐车6386辆,小轿车14054辆。货运业多由私营企业经营。

铁路:铁路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战争中均遭破坏。原来从马萨瓦经阿斯马拉到阿科达特的306公里的窄轨铁路等待修复。目前已修复了马萨瓦至金达60公里的窄轨铁路。

水运:马萨瓦与阿萨布为两个重要的港口城市,马萨瓦有6个泊位,可停靠1.2万吨级货轮;阿萨布港有9个泊位,可停靠3.6万吨级货轮。近年来,厄海运发展很快,马萨瓦港1996年货物吞吐量达300万吨,集装箱3.3万个,比1995年增加22%。阿萨布港为人工港,1994年进港船只为411艘,比上年增加29.2%。来港货运量达723,563吨,比上年增长12%,运送旅客1167人次,比上年增长163.8%。1995年1-9月,有300艘船进港,其中货船200艘,油轮58艘,总吞吐量30.5万吨。卸货2万多吨。厄埃爆发边界冲突后,厄港口货物吞吐量及收入有所减少,随着冲突进入和平解决阶段,厄港口运输不断增加。2001年马萨瓦港共停靠船只377艘,装卸货物98.8万吨,比2000年增长了33%。

厄港口岁收入(单位:百万美元)

199619971998

阿萨布30.624.310.3

马萨瓦0.80.7---

(资料来源:2001/2002年度经济季评)

航空:1994年成为国际民航组织成员国,但空中运输完全依赖外国公司。阿斯马拉机场于1991年恢复使用,是厄最大的航空港,能起降波音757、767及空中客车等大型客机。阿萨布机场目前不能起降喷气飞机。另外还有达赫拉克、马萨瓦和纳克法三个机场。在厄经营业务的有德国汉莎航空公司以及沙特、埃及、也门等国航空公司。1998年厄与沙特一公司合营,成立了厄红海航空公司,厄占40%的股份。该公司航线连结阿斯马拉至吉达、利雅得、迪拜和萨那。原占据厄空中客运市场主导地位的埃塞航空公司,因埃、厄爆发武装冲突,中断了进出阿斯马拉的所有航班。厄首家私人航空公司于2001年5月开始运营,并于2002年4月开设了一条新国内航线。马萨瓦新机场正在修建之中。

【财政金融】政府日常开支严重依赖外援和侨汇。

1997年-1999年财政情况(单位:百万纳克法):

199719981999

财政收入1967.41751.21700.1

财政支出2588.83832.24628.7

赤字621.42081.02928.6

(资料来源:IMF:厄官方统计数字)

近年厄外债情况(单位:百万美元):

199819992000

151.3252.7311.1

(资料来源:2001/2002年度经济季评)

现有厄立特里亚银行(正式成立于1993年)、商业银行(成立于1991年)、住宅和商业银行、开发和投资银行(正式成立于1996年)四家银行。2001年8月厄放弃官方汇率,实行市场汇率后,银行可根据外汇供求情况,自行决定汇率。

【对外贸易】实行自由贸易,鼓励出口。主要贸易伙伴有埃塞、意大利、苏丹、沙特、吉布提、阿联酋、中国、丹麦、德国等。主要进口商品依次为机械运输设备,各种工业制成品、食品饮料、石油、化工产品等。出口产品主要是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如油菜籽、食盐、牲畜、皮革、大理石等。1998年以来的厄埃边界冲突给厄对外贸易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1999年-2001年厄对外贸易情况(单位:亿美元):

199920002001

出口额(离岸价)0.2010.350.2

进口额(到岸价)4.9464.715.0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2000年12月评估报告,)

【外国援助】主要援助国是德国、美国、意大利及一些北欧国家。另外国际组织、中东地区国家及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不同程度上向厄提供援助。2002年厄侨汇从往年的3亿美元骤降至7千万美元。厄接受官方发展援助情况(单位:百万美元)

19961997199819992000

双边127.680.997.780.5111.9

美国15.012.020.211.539.5

意大利28.112.724.630.318.6

荷兰11.95.95.37.915.8

丹麦4.44.611.39.311.0

德国22.310.25.43.53.6

多边28.725.738.149.754.9

总计159.2123.0166.9148.5176.0

(资料来源:2001/2002年度经济季评)

【人民生活】平均寿命估计为51岁,男子49.6岁,女子52.6岁。婴儿死亡率11.2%,预计2000-2005年间人口增长率将达4.2%。大多数人月工资在50-2000纳克法之间。至1997年,政府共投入12亿埃元用于住房建设,但住房仍十分紧张。水、电、卫生、通讯等设施落后。全国共有19家医院,其中公立医院17家,私立医院2家。医疗中心61个,医务站164个。医生353人,护士948人。全国共有183家药店。根据2001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文发展报告”公布的人文发展指数,厄在162个国家中位居第148位。

【军事】军队全名为“厄立特里亚人民军”,是在厄执政党领导下的武装部队。厄总统为武装部队总司令,国防部长为塞伯哈特·埃弗利姆上将,总参谋长海尔·塞缪尔少将(HaileSamuel)。独立后开始分阶段裁军,至1996年5月建成4万人的正规军。1996年开始设立军衔,1997年5月,军队整编工作结束。部队建制为军、师、团、营、连、排、班。空军有一个学员大队。海军主要布防在阿萨布、马萨瓦两港。1998年厄埃边界冲突爆发后,政府大量召募新兵,购置装备和军火。据估计军队人数最多时曾达30万人,其中女兵约有5万人。国防开支大幅增加。厄埃冲突进入和平解决进程后,军费开支有所减少,同时厄政府成立军队复员委员会,负责军队的复员转业工作。2001年8月,该委员会宣布,国防部将根据厄埃冲突和平进程的情况,在世界银行的资助下于未来5年内复员军队20万。2002年,厄共复员5000名军人,为20万中的第一批,标志着厄全国军人复员进程试行阶段的完成。

【文化教育】学制为小学6年,初中2年,高中4年,其中前七年是义务教育。阿斯马拉大学是唯一的高等学府,学制4年。截止1997年11月,厄共有各类学校686所。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估计,厄男童入学率为52%,女童入学率41%。1997年初中、高中入学率比1991年分别上升70%和47%。共有教师7468人。文盲率80%。妇女文盲率85%-90%。

【新闻出版】有两种官方报纸,《新厄立特里亚报》有阿拉伯语、提格雷尼亚语两种版本,《形象报》是唯一的英语报纸,每周六出版。执政党厄人阵出版《忠诚》杂志,每两个月一期。

厄立特里亚通讯社系官方通讯社,成立于1991年9月,设有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出稿三个编辑部,在全国各行政区设有地方记者站。

厄人阵主办的“群众之声”广播电台系全国性广播电台,1979年1月开始播音。1999年起每天使用提格雷尼亚语、阿法尔语、提格雷语、阿拉伯语、阿姆哈拉语等11种语言播音。

厄立特里亚电视台于1993年1月开始正式开播,设节目部、新闻部,每周一至六晚播放三、四个小时的节目。

厄1996年6月颁布新闻法,规定言论自由,不受政治约束,但必须合法且合乎厄国家发展目标与现实。出版业自由,但其资本必须来自厄国内。至2001年9月,厄有私营报纸九家和私营杂志五种。9月18日,因厄执政党内发生分裂,厄政府以违反新闻法、威胁国家团结和稳定为由,关闭所有私营报纸,由新闻部长对其进行逐家审查,至今尚未复刊。

【对外关系】奉行和平、不结盟、睦邻友好的对外政策,主张在和平共处的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其他国家的关系。注重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关系,以争取经济援助和政治支持。积极参与非洲及地区事务,主张发挥地区组织或区域性国家联盟作用。厄独立后,曾与苏丹、也门、吉布提等邻国发生矛盾和冲突。厄埃冲突爆发后,厄主动改善并加强与上述国家关系。厄于1993年5月加入联合国,6月加入非统组织,9月成为东非政府间发展组织成员国。1995年厄加入世界银行,1996年6月加入东南非共同市场和优惠贸易区银行。1998年加入萨赫勒-撒哈拉国家联合体组织。2002年英国、挪威先后在厄建馆并互派大使或代办,爱尔兰已宣布同厄建交。

【同我国的关系】中厄自1993年5月24日建交以来,双边关系稳步顺利发展。1993年5月,中国政府特使、外交部副部长杨福昌率团出席厄独立庆典,与厄签署两国建交公报、中厄贸易与经济技术合作协定。伊萨亚斯总统曾于1994年和1997年先后来华进行正式和非正式访问。

2000年4月,厄农业部长阿雷法伊内·贝尔赫和中央省省长安德迈克尔·卡塞应河南省人民政府邀请访华。5月,中国政府向厄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用于救助厄受干旱影响的灾民。10月,厄总统办公室国际合作和宏观经济协调委员会主席伯哈尼率团来华参加“中非合作论坛-北京2000年部长级会议”。

2001年2月,厄新任驻华大使穆罕默德·努尔·艾哈迈德向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递交国书。5月,中国河南省副省长张洪华率河南省政府代表团访厄并举办经贸洽谈会。6月,中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部副部长周可仁率中国政府经贸代表团访厄。7月,厄能源矿产部长特斯法耶·格布勒塞拉西率团访华。

2002年1月,中国外交部长唐家璇访问厄立特里亚。4月,厄总统经济顾问兼宏观政策与国际经济合作部长福图、公共工程部长阿布拉哈和旅游部长阿梅纳应友协邀请访华。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率全国人大代表团访厄。12月,厄国防部长塞伯哈特率团访华。

据中国海关统计,2002年,中厄进出口商品总额为602.9万美元,基本为我出口。2002年,有7名厄留学生在华学习,18名中国医疗队员在厄工作。

中国驻厄立特里亚大使:黄永安馆址:NO.16,OgadenStreet,Zone3,Administration02,Asmara,StateofEritrea。电话:185273,185271(地区号:002911)。传真:002911-185275。电子信箱:CHEMB@EOL.COM.ER

厄立特里亚驻华大使:泽盖·特斯法齐翁·塞雷克(TseggaiTesfatsionSereke)。馆址:北京市亮马河南路4号,塔园外交人员办公楼1-4-2。邮编:100600。电话65326534。传真:65326532。

【同美国的关系】厄重视发展与美关系。1997年2月和7月,美国中央军区司令先后两次访厄;9月,伊萨亚斯总统访问美国;11月,厄国防部长塞伯哈特访美。1998年5月,伊萨亚斯总统访问美国。埃厄冲突爆发后,美国主动进行穿梭调解,并与卢旺达共同提出四点和平建议,未被厄接受。美国随后派出总统特使多次赴厄调解。1999年8月,美国专家与非统、联合国、阿尔及利亚等专家共同制订了执行非统解决埃厄冲突框架协议的技术安排,为厄接受。8月,伊萨亚斯总统对美进行非正式访问。2000年4月,总统伊萨亚斯赴美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私人访问,会见了美国务卿奥尔布莱特和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伯杰,陈述了厄对和平解决厄埃冲突的立场。10月,厄新任外长阿里·赛义德率团访美,与美国务院官员商讨了厄埃执行停止敌对行动协议、部署联合国维和部队、撤军及划界等问题;会见了美财长和世界银行及美国国际发展机构负责人,双方就厄发展计划与战后重建等工作交换了意见。12月,阿再次访美。2001年1月和7月,美东非和中非区司令两次访厄。3月,厄国防部长访美。10月,美新任驻厄大使麦考奈尔向伊萨亚斯总统递交国书。2002年1月,厄正式被接纳为美《非洲机遇与增长法》受益国。厄埃冲突步入和平解决进程以来,厄美军事合作有所加强,双方军事团组往来频繁,军事合作悄然疾进。2002年,厄国防部长三度访美,美国防部长访厄;美中央司令部司令汤米·弗兰克斯(TommyFranks,四星上将)也三次访厄。

【同埃塞俄比亚的关系】厄独立后,与埃塞保持着特殊的友好关系。两国领导人经常保持接触和磋商,互访频繁。厄重视同埃塞的稳定关系与全面合作。1993年两国签订了《友好合作协定》。1997年,厄发行本国货币,停止使用埃塞货币,两国贸易改用美元结算,边民贸易和商品范围受到限制。1998年5月,厄埃在边界争议的巴德梅爆发边界武装冲突,两国关系急剧恶化。国际社会的大力调解未能使两国就停火、撤军达成一致。1999年2月和2000年5月,厄、埃在边界地区先后两次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2000年6月,厄埃签定“停止敌对协议”,12月两国签定《全面和平协议》,厄埃冲突步入政治解决进程。根据上述协议,联合国于2001年4月在厄埃边界地区设立临时安全区,并派驻4400名维和部队负责监督停火和撤军事宜,随后成立中立的边界委员会负责根据殖民边界条约和国际法做出裁决并勘划边界;厄埃双方多次相互部分遣返战俘和被监禁平民,并正拟设立中立的赔偿委员会,负责确认并仲裁两国赔偿要求,由非统秘书长任命一独立机构调查边界冲突起因等。厄方总体上对联合国维和特派团的工作予以支持和配合,表示将致力于厄埃和平进程,但厄埃双方仍相互戒备,彼此敌意较深。2002年4月,埃厄边界委员会就埃厄边界划分作出最后裁决,双方均表示原则接受,但厄埃双方仍相互戒备,彼此敌意较深。2002年10月,苏丹指责厄政府支持苏反政府武装沿苏厄边界向苏政府军发动大规模进攻,埃塞乘机与苏丹、也门联手制厄,埃塞总理梅莱斯与苏丹、也门领导人聚首萨那,共商倒伊之计。此后,埃塞政府支持厄反政府组织在埃集会,成立“厄立特里亚全国力量联盟”。

【同苏丹关系】独立前,厄与苏丹关系密切。厄独立后,在苏丹境内的厄反对派在两国边境滋事,厄指责苏丹政府支持厄反对派,向厄输出原教旨主义,两国关系恶化。1994年12月,厄与苏丹断交。1998年,厄同埃塞俄比亚发生边界武装冲突后,厄苏有所接触。11月,在卡塔尔的斡旋下,两国外长举行会晤,签署了谅解备忘录。1999年5月,伊萨亚斯总统和苏丹总统巴希尔在多哈会晤,签署多哈协议,同意恢复外交关系,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6月,厄、苏两国外长在多哈举行会谈,同意成立和解联合委员会。2000年1月,两国宣布恢复外交关系。1月18日,苏总统巴希尔访厄。2月3日,厄总统伊萨亚斯访苏。此后,两国部长级官员互访频繁。双方决定停止支持各自国内的对方反对派,保证边境地区安全,建立两国元首定期磋商、互访机制,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9月,苏丹总统赴厄与在厄的苏反对派举行会谈。10月,厄总统伊萨亚斯再次对苏进行国事访问。厄苏两国已于2000年2月正式恢复民航航班往来。2001年1月和12月,厄总统伊萨亚斯两次会见在厄的苏反对派领导人,奉劝其和平解决苏丹南北问题。苏总统也于9月赴厄与反对派会谈。3月,厄苏两国政府及联合国难民署达成“恢复从苏丹自愿遣返厄难民”的协议,决定在2001年4月至2002年底前,遣返20万在苏的厄难民。4月和10月,苏外长两次访厄。6月,苏厄边界省区领导人进行磋商,协议合作加强双方边界安全。同月,苏第一副总统访厄。10月,厄总统伊萨亚斯对苏进行国事访问。新任厄驻苏大使向苏总统巴希尔递交国书。12月,厄外长、能矿部长和贸工部长访苏,厄外长阿里分别同苏丹总统、第一副总统、外长和国民大会党总书记等会晤或举行会谈,讨论厄苏关系状况及未来发展,并决定将于2002年2月举行两国部长级混委会。2002年10月,苏丹指责厄支持苏反政府武装沿苏厄边界向苏政府军发动大规模进攻,苏厄关系波澜再起。

【同吉布提关系】厄在独立之初,与吉布提关系较好。1996年两国发生领土纠纷,1997年两国关系恢复正常。1998年厄埃发生边界冲突后,厄吉关系受到影响。11月,在非统厄埃争端调解委员会首脑会议期间,厄总统指责吉未持中立立场,应退出调解委员会。18日,吉宣布与厄断绝外交关系。2000年3月,两国宣布恢复外交关系。5月,厄贸工部长阿里·赛义德访吉。8月,厄总统伊萨亚斯赴吉出席索马里新总统就职仪式。10月3日,厄新任驻吉大使穆罕默德向吉总统盖莱递交国书。2001年2月,吉布提总统盖莱对厄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决定重启在交通、贸易、通讯和文化等领域的合作。5月,厄总统伊萨亚斯对吉进行正式访问,与盖莱签署协议,计划建立部长级混合委员会,加强两国在各领域的合作。12月,厄外长访吉,同吉总统、外长会见和会谈。双方决定于2002年1月举行两国部长级混委会会议。

【同也门关系】厄独立前,也门支持厄争取独立的斗争。1995年12月以来,两国在红海大哈尼什、小哈尼什岛屿主权问题上的争端激化,发生武装冲突。1997年,两国开始仲裁解决争端。1998年10月9日,国际法庭作出裁决,将两国有争议的大哈尼什岛等主要岛屿判归也门。厄对此表示无条件接受,并迅即从岛上撤军,将其所占岛屿交还也门。11月4-6日,厄总统伊萨亚斯访也,两国关系恢复正常。1999年1月,厄与也门代表在阿斯马拉签订两国政府民航合作协定。2000年2月,也门驻厄大使向厄总统递交了国书。2001年4月,厄外长访也。同月,也门总统萨利赫访厄,双方签署了贸易、农业、能源、交通、海事及技术合作协议,就传统捕鱼权等海上仲裁达成相互谅解和协议。6、7间,厄也在红海发生渔业纠纷,7月和9月,也司法部长和厄外长互访,协商解决两国渔业纠纷。2002年以来,也厄在哈尼什岛水域传统捕鱼区问题上的分歧升级,也指责厄违反已达成的有关国际协定,多次逮捕、粗暴歧视对待也渔民。

【与意大利的关系】厄与意大利有传统关系。意是厄重要贸易伙伴和主要援助国,据统计,1993年至2001年,意政府共向厄提供各类援助和贷款共计3.41亿美元。厄总统伊萨亚斯1996年和1997年两度访意,意总统卡尔法罗1997年访厄。厄埃冲突爆发后,意参与调解,1998年,意副外长访厄,调解厄埃两国争端。1999年1月和7月,伊萨亚斯总统两度访意。6月,意大利副外长访厄,两国政府签订了1999-2001年指导性合作计划,意决定在三年内向厄提供总额达1.27亿欧元的援助和贷款。2000年12月,厄总统伊萨亚斯访意并会见了意总理阿马托。阿表示意将在未来两年内向厄提供5870万美元援助,用以帮助厄进行战后重建和难民安置工作。12月11日,意发展合作指导委员会决定向厄提供6300万美元的财政援助,帮助厄平衡财政赤字,支助厄私营部门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进行。2001年1月,意议会代表团访厄。4月和6月,厄总统伊萨亚斯两度访意,探讨加强与意在各层次的伙伴关系。尽管厄重视与意发展关系,但坚决反对其干涉本国内政。9月28日,厄政府不满意驻厄大使班蒂尼“长期从事干涉厄内政的活动”,宣布其为“不受欢迎的人”,限期离境。意随即做出反应,驱逐厄驻意大使。事后,伊萨亚斯总统遣特使赴意,厄外长也亲自召见意代办,努力缓和两国关系,但厄意关系迄未完全恢复正常。2002年,厄总统伊萨亚斯利用出席罗马联合国粮食问题首脑会议之机,同意总理贝鲁斯科尼晤商两国关系,促成两国关系正常化,并于十月重新互派大使。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