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市场上的收购和合并风潮,使IT部门面对集团内部众多不同技术、不同结构、不同应用的信息系统疲于支应,想像一个以Oracle和Solaris技术为主的企业收购了一个以SQL2000和Windows2000技术为支撑的企业,系统之间的信息如何交换和共享?
系统之间缺乏集成最直接的后果是成倍增加的工作量,往往需要从一个系统打印出报表,再手工输入到另一个系统中。在此过程中又不可避免地产生错误,影响数据的准确性。更严重的后果是降低了运营效率,使企业失去了在纷繁多变的市场上竞争的基础。
由于企业内部存在着不同类型的独立的信息系统,使企业内部需要集成;同时由于企业是供应链中的一员,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企业更需要和商业伙伴的系统集成,以共同对最终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供应链集成四步
从供应链集成的深度和广度来看,集成可分成4个级别:信息集成、同步计划、协同工作流、全面的供应链集成。
对整个供应链集成而言,信息集成无疑是基础。供应链中所有伙伴都有能力及时准确地获得共享信息,是提高供应链性能的关键,供应链的启动应该由最终的用户需求所驱动。在一个没有很好的信息集成的供应链环境中,最终用户的需求在供应链的传递过程中往往会被扭曲放大。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企业不能基于整个供应链的信息,而只能依据企业内部的信息制定各自的预测、计划和需求,并且将这种不准确的信息传递给上游,如此逐级放大。
要解决这种扭曲放大的信息传递,必须要实现供应链的信息集成。信息集成没有统一的模式,要根据供应链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式。例如,基于Internet的InformationHUB模式是一个供应链信息的集散地,供应链中合作伙伴的信息系统都与之相连。它不负责数据的存储,其职责是正确的同步计划。
在具有了信息集成的供应链平台上,同步计划决定每个合作伙伴应该做什么,什么时候完成,完成多少等一系列问题。由于这种计划是每个合作伙伴根据整个供应链的共享信息制定的,因此它是准确有效的,完全被最终用户需求所驱动。
利用信息集成,还可以实现同步的产品设计和试制。在汽车行业,这一点尤为明显:汽车制造商、OEM、零部件供应商、毛坯件供应商通过建立和共享一致的产品信息数据,如CAD库、CAPP、ERP和PDM,设计工程师、工艺工程师和制造工程师共同协作,以加快新产品的开发和试制。
同步计划解决了供应链应该做什么的问题,而协同工作流则是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协同工作流可以包括采购、定单执行、工程更改、设计优化等业务。其结果是形成灵活、高效、可靠、低成本运作的供应链。协同工作流典型的应用一般在采购和销售领域。
目前,很多ERP供应商在各自的系统中也集成了工作流的应用,但这只是一种企业内部的工作流,而不是在供应链层次上跨企业的工作流。ERP系统可以根据用户对工作流(一般以电子邮件的形式)的反应情况执行相应的动作,但当工作流流出企业内部时,系统则不能根据企业外部的反应自动执行相应的处理。
而全面的供应链集成就好像一个大型的虚拟企业组织,组织里的每个成员共享信息、同步计划、使用协调一致的业务处理流程,共同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为最终用户提供高效快捷、灵活的支持和服务,从而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再造全新商业运作模式
良好集成的供应链环境,实际上为供应链中的参与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商业运作模式,使得公司能用全新的更有效的方式追求企业的目标。
供应链集成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以库存管理为例,在未实现供应链集成的情况下,企业里的呆滞或过期库存纯粹是一种资源浪费,即使它在其他企业内可能是有用的。而在一个良好集成的供应链环境中,由于信息的高度共享,物料信息放在整个供应链中被所有的参与者访问。因此,单个企业内部的不可用资源,在整个供应链中则可能是可利用资源,该资源会被同步计划自动利用。同理,企业的空余能力、未按期完成定单都有可能在整个供应链环境中被协同利用和处理。
实现供应链结构的优化。在高度协调集成的供应链环境中,信息流可以和实际的
物流分开以实现更灵活的业务处理。如思科、戴尔的定单处理模式,利用基于Internet的信息系统将公司和客户、供应链伙伴连接到一起,在线处理定单和采购业务,而实际的
物流可能非常简单:思科55%的销售是直接从供应链中的外协单位发送给客户的,不需要在其配送中心做停留。其结果是低成本、快速、准确的定单处理和客户服务。
实现大量定制。通过集成的信息系统平台,很多公司可以让客户直接通过Internet定制自己所喜欢的产品。这种趋势已经从最初的在线零售商,发展到很多大型的生产制造企业,如戴尔、福特和通用汽车等。用户的定制需求,在一个高度集成的供应链环境中被所有的参与者协同完成。可以想象,如果没有有效集成的供应链,这种定制是很难实现的。
多样化如何兼容
虽然供应链集成带来了巨大效益,但由于每个企业的管理特点各异,企业使用信息系统也是多种多样的,这给供应链集成造成了极大困难,难以形成统一的集成标准、跨企业的安全管理,难以和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集成。
由于管理和技术的复杂性,没有一种或几种技术或标准能解决所有的集成需求。从早期的EDI到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从基于组件结构的应用解决方案到Webservices的解决方案,技术总是为了适应企业的应用而不断更新发展,而同时新的技术又给企业提供了新的商业机会和商业模式。每一种技术都在应用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如何在这些不同标准和技术的产物之间建立连接和共享,以至协同工作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
跨企业的供应链范围的集成,显然要比企业内部集成困难得多。除了信息系统和格式不同外,安全也是需仔细考虑的问题。这既有一般的数据本身的安全,如防止企业的机密数据泄露,防止非法入侵公司内部系统等,也包括由于供应链结构不够健壮而造成的系统崩溃。企业的IT人员很难对跨企业的信息系统进行控制,当供应链中合作伙伴的系统发生改变,如升级、更新、或者因发生错误而停止运行时,将可能导致整个供应链系统的运行失败。
供应链系统如果不能和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尤其是ERP集成,很难做到真正的信息共享,更谈不上进一步计划和协作了,因为ERP是真正的企业信息的集中地。虽然很多企业在实施完ERP后,为了进一步改善与供应商和客户的关系,又实施了SCM和CRM,但从其实质来说,这些系统都处在企业的内部可控范围内。
以采购业务为例,ERP系统所产生的采购订单一般是通过传真、电子邮件或EDI传递给供应商。为了实现采购业务在供应链中的自动执行,一些技术服务公司开发了相应的行业集成处理平台,用户可以建立各自的门户连接业务伙伴,包括供应商和客户。但在门户和内部ERP之间仍没有相应的有效接口,很多情况下,还是需要人工将ERP的采购订单输入到门户中。
以信息共享为基础,通过同步协调一致的计划和业务处理流程,实现高效低成本的供应链系统,无疑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效益,能更好地对最终用户提供服务和支持,更快捷地把握新的市场机会,取得竞争优势。
供应链集成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因为每个企业管理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更由于企业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千差万别,既有信息技术不同发展阶段的产物,又有不同技术和标准形成的不同系统,因此供应链集成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虽然一些公司或机构提出了一些用于连接或集成异构系统的技术标准和架构,但目前还缺乏实际的应用和支持,而且这些标准和技术之间的集成又会产生新的问题。但一些以Internet为基础的,针对特定行业在一定业务范围内的解决方案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供应链的参与者完全可以以Internet为依托,从信息共享到同步计划,从局部业务处理到协同商务,逐步实现供应链的全面集成。
文/王刘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