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义上讲,汽车产业的供应链包括从零部件的供应到整车交付中的所有流程,既包含运输、储存、加工组装、车辆配送及维修保养等物理流程,也包含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交换。供应链管理的主要有效手段之一,就是通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不同作业流程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不同业务系统的信息交换,帮助提高流程作业效率,降低每个环节的库存,从而实现降低整个供应链成本的目的。
供应链涉及流程多,与之相应的信息系统也不少。一部分信息系统用来帮助单个企业提高内部作业流程的效率,如仓库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等;另一部分系统则用于提高企业群体的工作效率,如网上采购系统、网上
物流系统等。我们不妨站在汽车制造商的角度,根据制造需求信息周期性特征,看一看IT技术在供应链管理的一些应用现状和趋势。
中长期制造目标
中长期制造目标主要指汽车制造企业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制订未来一年或更长一段时间内车辆制造目标和新车型研制计划。企业的采购部门据此预测出未来一年的采购计划,并就供货数量、价格和送货条件等与零部件供应商洽谈新的合约。这些年,国际上主要汽车制造商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纷纷将企业的采购需求发布在专业的网上采购系统上,通过网上竞拍、在线谈判等方式寻求优惠的价格和更为合适的供应商。比如由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通用、福特和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联合建立,雷诺和尼桑后来也加盟的Covisint网上采购平台;这几家公司每年都作数百亿美元的采购。在日本,本田和丰田汽车公司也在联合建立类似的平台,而大众和宝马则决定各自分别建立。网上采购技术借助互联网的开放性,使汽车制造厂商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寻找到物美价廉的产品,而且极大地简化了谈判流程,节省了谈判的时间和成本。供应商对网上采购则喜忧参半:一方面,通过网上采购平台可以方便地获得客户实际需求信息,从中发现新的业务机会;另一方面网上采购也会招来更多的竞争对手,使自身面临直接的降价压力,甚至失去现有业务的风险。尽管网上采购能给汽车制造企业直接带来采购成本的降低,但价值无法长期体现,因为零部件价格的降低终究是有限度的。在这一点上,欧洲及日本的企业与美国企业做法有些不同,前者更注重与供应商的长期战略合作。我国由于单个汽车生产企业采购规模都比较小,而且目前都把精力放在扩大产能上,还没有出现类似有制造企业牵头建造的专业网上采购平台。
在产品研制方面,汽车制造商为了提高产品研发速度,逐渐开始把企业产品数据及设计流程的管理延伸到供应商那端,以便统一协调和控制整个产品的设计进程。这种理念被融会在协同产品商务系统中。协同产品商务是结合产品数据管理和电子商务技术而创造的理念。它还有另外一个方面的功能含义,就是统一管理和配置不同地域内企业设计及制造机构的产品数据,以确保产品信息的一致性。
中短期的物料需求信息
汽车制造企业每隔一定周期,就会根据市场需求和工厂实际制造能力制订出汽车生产计划,并据此通过运行ERP中的物料需求计划,计算出具体零部件送货月计划或周计划。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上,由于制订计划的周期缩短了,且更改频繁,如何迅速而准确地将计划信息传送给供应商,是汽车制造商
物流计划部门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际上大的汽车制造商都采用EDI技术与主要供应商交换
物流计划信息。EDI技术实施时间和成本比较高,使许多中小型供应商无法享受。90年代后期,随着通信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使拥有大型ERP系统的汽车制造商,都能以比较低的成本与所有的供应商交换计划需求信息。比如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上海通用、江铃福特,在最近一两年内都分别采用不同方式,将周期性的计划信息发布在企业电子
商务平台上,让供应商远程查询确认。由于采用了统一的网上操作流程取代过去基于纸张和电话的人工作业方式,有效地提高了信息交换的效率,减少了差错。
改变物料需求计划传送的方式,并不能提高计划本身的质量。在市场需求旺盛、消费者“饥不择食”的情况下,企业的生产计划是根据工厂产能和供应商供应能力来制定的。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时候,这种粗放式计划模式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经营风险。在汽车工业发展成熟的国家,传统的单一品种大规模的制造模式,逐渐会演变成有规模的个性化制造模式。汽车制造的变革,使原来在静态条件下运行MRP批量计算物料需求的方式,就满足不了实际动态市场和供应环境的要求,需要采用一种综合考虑诸多动态因素滚动计划的生成系统。
提高汽车制造商与供应商之间的信息交流速度,也不能有效地降低
物流作业的成本。由于企业计划周期缩短,计划变更频繁,供应商为了确保物料按时足额交付,会在汽车生产厂周围租用自己的仓库。这种分散重复的作业方式造成
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我国汽车制造企业龙头企业,正在尝试着将这些分散的
物流作业统一起来外包给专业的
物流服务公司,希望借助
物流公司高效的服务,减少中间库存和运输环节,以达到削减供应链成本的目的。另外,专业
物流公司可以提供详细的物料装运计划信息,这些信息用来提高制造企业要货计划的精确性,也有助于供应商和制造商提前安排仓库作业。另一方面,第三方
物流服务商的加入,对信息交换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如果没有一个三方协同作业的信息系统,确保数万种物料按计划、快速准确的运送将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即时物料配送信息
即时物料配送信息是指来自企业生产车间制订的第二天物料配送计划,以及生产控制信息系统产生的0~2个小时之内的即时配送指令。前者用于制造厂内仓库备料,并由专业
物流公司根据零部件的特性,按不同的节拍运送到车间指定位置;后者则主要用于仓库即时检选和排序,并在指定的时间直接将待装件送至指定工位。
由于汽车生产经过车身、油漆和总装三道工序,每一道工序的制造流程所依据的标准都不一样。在两道工序之间,原有车辆的先后生产次序要重做调整。按照个性化制造的要求,生产线上相邻产品不会完全一样。这样,在某些工位,待装件的次序在装配前1个小时左右才能确定下来。如果没有实时生产信息系统来控制,根本无法有效地保证在制车辆与个性化订单严格地匹配。汽车生产信息系统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在车辆装配过程中,发动机、变速箱、安全汽囊等车辆重要部件的系列号会被及时记录,并且将与客户订单号一一对应起来,这些信息连同订单所处状态一起可以反馈至销售系统供客户查询,或者进入车辆信息库,供将来汽车维修和保养时查询参考。我国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帕萨特和Polo两个生产厂都已采用了这种生产信息系统。
几点建议
汽车制造供应链管理是一个复杂的企业管理课题,由于涉及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太多,没有哪一个IT应用系统能够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或者提供一套适合所有企业的标准解决方案。系统的实施过程也不仅仅是把企业现有作业流程电子化。因此,需要专业人员在分析现有流程和信息系统功能的基础上,结合其他企业成功的经验,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汽车制造业的规模化和复杂性,也决定了实施供应链管理系统的难度。尤其是一些涉及到数百家公司数千名作业人员的系统实施,需要领头机构强有力的领导,同时也要让大多数参与方觉得系统确实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带来成本的降低。
实施供应链管理系统由于涉及到原有工作流程和工作方式的改变,因此存在着一定的实施风险。这种风险有时来自技术本身无法满足流程的要求,还有的是因为新的作业存在着根本性的缺陷,甚至存在着法律的有效性问题而无法执行。这是我们需要引以注意避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