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作为一种现代管理方式,供应链管理通过集成节点功能升华了传统供应链的内涵;作为一种新型管理理念,供应链管理的要义是“系统”视角。为取得顾客服务水平与系统成本间的平衡,企业常常采取系统集中化、缩短供应链、延迟供应、拉动型供应链等四种策略。
引言
供应链管理出现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因其在压缩库存、降低成本,改善顾客服务等方面所开辟的广阔空间倍受注目,在发达国家迅速兴起。供应链管理着眼于整体效率的提高,成功的供应链管理将原材料采办、产品设计、生产计划、物料处理、订货处理、存货管理、运输、仓储和顾客服务等活动协调与整合为一个无缝的过程,极大地提高了系统反应能力和客户服务水平。现代产业竞争正逐渐演变为供应链间的竞争,WTO将把我国带入全球经济的漩涡中,对于遵循传统管理模式的企业而言,必须重新审视与外部组织的关系,重新认识自己在供应链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与实质:
1.1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简单地说,供应链管理是在提供高水平顾客服务的同时,为降低系统总成本,而采取的将供应商、制造商、仓库和商店等若干组织有效整合,将恰当的商品在恰当的时间送到恰当的地点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策略。
在传统管理模式中,厂商从供应商那里获得原材料,在一家或多家工厂进行生产,产品在运往批发商后,由批发商转给零售商,最后抵达“链”的终点---顾客,各节点之间只有物和资金的流动,泾渭分明,此时的供应链是面向“物”的供应链。
虽然传统生产方式可以通过准备时间的降低、单元制造和JIT技术,在削减成本上得到改观。但随着顾客需求日趋脱离大批量形式出现、产品寿命周期的缩短,高库存、高成本与低服务水平开始同时出现,迫使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涉及外部组织的供应链,正如某些制造商所说:“实际上,供应商的成本也是我们的成本。如果在30天足够的情况下强迫供应商预备90天的交付物料,由于该存货增加了他们的成本构成,其成本将附加到供应商的价格中后转移至我们手中”。在制造商与供应商、分销商、
物流服务公司联盟趋势的影响下,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基于供应链的现代管理方式---供应链管理。
1.2供应链管理的实质
供应链管理的宗旨是在高顾客水平与系统成本间的谋求平衡。“高顾客水平”是针对部分顾客群而言的,满足全部顾客要求所需付出的成本超出了企业可以承受的极限。20/80法则发现20%的顾客为企业带来80%的收益,企业的服务重心应放到对企业最有战略意义的顾客群体。这里的成本系指整个供应链上发生的运输,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存储成本,而非在供应链中某一环节或节点产生的费用。
“系统”理念是供应链管理的精髓,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面向“物”的供应链蜕变为面向“价值”的供应链,除了
物流与资金流,它也包含了对供应链各节点间沟通而言非常必要的信息系统。成功的供应链管理把原材料供应、生产计划、订货处理、存货管理、运输、仓储等活动协调与整合为一个无缝的过程,其中对信息流的控制和管理是供应链管理成败的关键。除了
物流与资金流,它也包含了对供应链各节点间沟通而言非常必要的信息系统,对信息流的控制和管理甚至是供应链管理成败的关键。
整合节点功能是实现供应链管理目标的根本途径,通常由一个核心企业组织实施。功能集成可以涉及供应链中所有节点,也可以只在供应链的某一阶段实现;可以在组织内部,也可以跨越若干组织。集成度越高,所产生的成本节约和利益越大。企业往往同时处于不同供应链中,这时供应链管理策略与方法的实施也随之拓延至多个供应链中。
二、供应链管理面临的挑战
2.1供应链---重视紧密的顾客关系
供应链管理体侧重于最终消费者,改善顾客服务水平是供应链管理的使命,毫不夸张的说,供应链开始并终止于顾客。供应链专业人员必须和顾客保持密切的关系,必须知道顾客想要什么、什么时候想要,然后快速地交货,这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所在。
2.2目标冲突---供应链管理面临的挑战
最终用户所要求的有质量特征的整体性是决定客户服务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采购、运作和配送等功能相应具有了更广义的内容,但供应链各节点的期望并非没有冲突,恰恰相反:供应商希望有大量且数量稳定的需求,所需物料的组合最好没有变化;制造商希望提前知道定单内容,并且没有大的波动,而零售商要求短的订货提前期(指发出订单到货物抵达的时间间隔)和有效率的正确交货;顾客则要求商品的高可得性、多种类和低价格。
因此,先进的交通和通讯技术固然为企业间可靠的货单传递、产品交付以及紧密的协同工作提供了条件,但各节点目标的尖锐冲突使供应链成为一项极富挑战性的工程。对于多个组织的情形,节约下来的成本和利益的计算、分配更加复杂,在各个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需要达成共识和愿望。核心企业要能够说服其他供应链成员为了提高所有成员的竞争力的长期利益作出短期调整。这种调整是在一种互相支持的、信任的文化氛围中进行,必须反映一种互相学习的态度、团队合作的精神和实现职员个人负责。
三、供应链管理的典型策略:
目标冲突的存在使得功能集成有时是在供应链的某一阶段成为现实。事实证明即使只是局部功能集成,供应链管理也已经取得降低系统成本,提高系统效率的卓然成效。供应链管理的具体实施战略因企业在供应链中的地位、类型、规模而异,在供应商战略以外,企业常采取集中型系统、缩短供应链、延迟供应和推动型供应链等四种策略。
3.1集中型系统
仓库管理、库存控制是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仓库的数量、地理分布,库存水平的高低是决定系统成本的重要因素。仓库集中布置有效实现了风险分担:不同地点的市场需求汇集在一起时,任何时刻一个市场的高需求(高于平均需求水平)很可能被另一个市场的低需求(低于平均需求水平)所抵消,从而降低需求的变动性,继而降低安全库存(为维持一定的货物可得性而持有的库存量)和平均库存。当集中型系统从组织内部推及多个组织,如制造商与批发商时,可通过测算得到理论上合理的订货点。
从风险分担中获得的利益多少取决于:1、市场需求的变差系数,变差系数越高,获得的收益越大;2、两个或若干市场需求变化的关系,呈负相关时,获得的收益将增加。
与分散型系统相比,集中型系统有助于降低安全库存、提高服务水平、降低管理费用和缩短响应顾客需求所需的时间。但也很可能增加内向运输成本(原料从供应商到仓库或产品从制造商到仓库)。因此企业需要在改善的服务价值、费用节约与增加的运输成本间权衡。
3.2缩短供应链
顺着供应链的上游(供应商一端)方向,顾客需求变动程度逐级扩增的现象称为“牛鞭效应”。在传统管理模式下,零售商定单的变动大于顾客需求的变动性;批发商为了满足与零售商同样的服务水平,被迫持有比零售商更多的安全库存,或者保持比零售商更高的供货能力。伴随需求变动的累加,安全库存由零售商到供应商逐级增加,订(交)货提前期逐级延长,大大延缓了顾客响应,导致整个供应链产生巨量库存冗余,引起系统运行低效。
为减少“牛鞭效应”,以制造商为核心组织的供应链管理倾向于采取直接运输策略,即商品直接运送到零售商,而不经过销售商,批发商或配送中心;以零售商为核心组织的供应链管理则倾向于采取直接转运的办法,沃尔玛(Wal-mart)是实施直接转运的典范,商品从制造商经仓库送达顾客,在仓库停留的时间不超过12个小时。
供应链的缩短提高了整个系统对顾客需求的反应能力,但对企业获取信息的能力,处理和控制信息的速度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3延迟供应
为向顾客迅速交货,延期供应的做法是在顾客附近使产品最后成形。最初的工厂可以生产基础样式的产品,运送到顾客附近的设施,根据对每个顾客定单的快速反应来添加。这削减了总的存货量,同时产品基础样式在大量生产时是便宜的。此外,高价值的成品只是按照顾客订单生产并立即装运,因而他们处于存货的时间短暂,加上顾客得到更快的回应,更有可能收到订单要求的所有货物。这一策略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供应链效率。
例如,吉列公司在其剃刀刀片业务就应用了延期策略。刀片的基础样式将继续在它目前的两个高技术工厂进行生产,但是,包装作业转移到地区配送中心。包装将按订单进行,这使标签特征能够针对每个零售商定制。而且,吉列公司可以正确地满足零售商所希望的每个包装的刀片数量,而不会出现不恰当的数量造成的多余包装的浪费,公司预计成品存货量会减少50%。
3.4拉动型供应链
集中型系统和缩短供应链,基本上沿袭了推动型供应链的做法,即依据长期需求预测制订生产计划,经历了生产周期,加重了长期需求预测的不准确性和滞后性,表现在供需关系上,生产企图推动需求,而不是相反。
优秀的供应链领导者积极关注实际的顾客需求,而不是对可能畅销或销售较慢的市场产品施加压力,着力塑造拉动型供应链。在拉动型供应链中,制造商通过快速信息流动机制获得顾客需求信息,依据顾客的实际需求协调生产,从而降低了贯穿于供应链中的存货保持成本。
零售商比制造商更接近供应链的终点,在获取顾客需求信息上具有明显优势、零售商将销售点数据(POS)传递给制造商,制造商据此预测零售商定单,甚至决定向零售商发送货物的数量和结构,并加快从原材料到按顾客需要定制的最终产品的转化,这种方法增强了系统对市场信号的反应能力,提高了他们的柔性,以使产品成形决策更接近于需求发生的时刻,从而压缩提前期,减小需求变动,降低系统库存(包括制造商和零售商库存)。
在拉动型供应链中,信息集成即信息共享是企业实现外部资源控制的关键,产品信息通过电子采集进入企业信息系统,统一的编码准则帮助实现信息的自动化读取,EDI技术为定单的准确传递提供了保障。尽管拉动型供应链未必适合整个供应链系统,但与前几种策略相比,更加凸现了供应链管理的能动性,拓展了供应链管理的利润空间,产生的利益也是无以企及的。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有关供应链目标和策略的讨论仍然是基于传统意义上的顾客服务水平和降低成本,但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技术和信息系统使企业在向顾客提供高度个性化的产品或服务的同时,将价格保持在顾客可接受的水平成为可能,现代供应链管理的内涵将随之动态发展。
强调功能集成的供应链管理中包含了综合
物流管理这一重要内容,供应链节点功能的整合引致供应链
物流系统的重构。供应链管理中的综合
物流管理要求在一种“过程”环境中实现采购、生产、配送、销售功能的统一。在供应链管理的引领下,物资管理和
物流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二十一世纪,供应链管理将向更多的人们昭示其创造性和灵活性,将向人们证明它在减少成本、改进质量和快速反应方面的活力与潜力。它将吞没-对顾客需求变化反应迟缓、盲目把产品推向市场、积聚存货、有纸化的商品贸易,并确立其在企业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上的主流地位,企业组织、企业联盟、顾客服务、
物流管理等这些曾经为人们熟知的概念将被赋予全新的含义。
在中国尚未叩开WTO大门之时,沃尔玛、戴尔计算机等世界级供应链管理者已经让中国企业感受到迫人的压力。很难想像在中国市场大门真正敞开的时候,熟谙供应链管理之道的外国企业将给遵循传统管理模式的中国企业带来怎样的冲击力。WTO的脚步越来越近,我国以传统方式采购、制造和销售的企业必须重新认识企业使命,重新认识与上下游企业组织的关系,重新思索他们在供应链管理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