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WorldWetlandDay),这是国际湿地组织于1996年3月确定的,从1997年开始,在这一天,世界各国都举行不同形式的活动来宣传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1971年2月2日,历时8年之久,一个旨在保护和合理利用全球湿地的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ConventiononWetlandsofInternationalImportanceEspeciallyasWaterfowlHabitat,简称《湿地公约》)在伊朗拉姆萨尔签署,1975年12月21日正式生效,至1999年12月,有106个缔约国。
为纪念这一重要国际公约的签署,并提高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1996年《湿地公约》常务委员会第19次会议决定,从1997年起,每年的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
目前该公约已成为国际重要的自然保护公约之一,1000多块在生态学、植物学、动物学、湖沼学或水文学方面具有独特意义的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中国于1992年1月3日批准加入该公约,1992年3月31日递交加入书,1992年7月31日对中国生效。中国于当年通过申请将首批7个湿地保护区(黑龙江省扎屯、吉林省向海、江西省鄱阳湖、湖南省东洞庭湖、海南省东寨港和青海省鸟岛等)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国家林业局还专门成立了《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通过广泛的国内外合作提高中国湿地保护的履约能力。
《湿地公约》的宗旨是通过各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加强对世界湿地资源的保护及合理利用,以实现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
《湿地公约》中对“湿地”是这样定义的:湿地主要指不问其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它是水禽特别是越境候鸟的栖息地。湿地是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湿地是全球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据联合国环境署2002年的权威研究数据表明,一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万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人们把湿地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湿地作为一种资源,在保护环境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湿地可以调节降水量不均带来的洪涝与干旱,将过多的降雨和来水存储、缓冲,然后逐步放出,发挥蓄洪抗旱的功能;湖泊、江河、水库等大量水面及其水生植物可以调节气候,水体的热量调节和蒸发作用可以使设置地区的酷热降温,空气湿度增加;湿地植被的自然特性可以防止和减轻对海岸线、河口湾和江河、湖岸的侵蚀,使植物根系及堆积的植物体稳固基地、海浪和水流的冲力削弱、沉积物沉降,促淤造陆速度是裸地的3-5倍;在地热较低的沿海地区,下层基底是可以渗透的,淡水一般位于较深的咸水层上面,通常由沿海的淡水湿地所保持,因此,湿地可以防止海水入侵,保证生态群落和居民的用水供应,防止土地盐碱化;湿地流入到蓄水层的水,可以成为浅层地下水系统的一部分,使之得以保存和即时补充;湿地生态系统大量介于水陆之间,具有丰富的动植物物种,所以湿地保持生物多样性的功能,是其他任何生态系统无法代替的;另外,湿地中还有许多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它们能够在其组织中富集金属及一些有害物质,很多植物还能参与解毒过程,对污染物质进行吸收、代谢、分解、积累及水体净化,起到降解环境污染的作用。
湿地还是许多珍稀野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对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特殊的意义。
全球湿地面积达5.73亿公顷。中国首次湿地资源调查显示,我国现有湿地面积3848万公顷,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历年世界湿地日主题:
1997年:湿地的价值与人类对湿地的利用
1999年:人与湿地,息息相关
2000年:珍惜我们共有的国际重要湿地
2001年:湿地世界——一个等待发现的世界
2002年:湿地:水、生命和文化
2003年:没有湿地就没有水
2004年:从高山到大海,湿地在为我们服务
2005年:湿地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