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热点标签
好贸易商务网
欢迎您访问好贸易商务网,本站各频道将陆续上线,敬请您的关注。
> RSS订阅贸易知识堂 > 外贸宝典 > 外贸法规 > 中国贸易机会及进口管理实施细则

中国贸易机会及进口管理实施细则

作者:好贸易商务网 来源:www.todaytex.com 发布时间:3-2 10:08:38

中国贸易机会及进口管理规定 一、中加经贸合作关系 二、中国的贸易投资机会 三、中国进口管理体制 四、服务贸易的开放 五、如何与中国做生意 六、寻找贸易伙伴

一、 中加经贸合作关系 自1970年10月中加两国建交并于1973年签订政府间贸易协定以来,中加友好合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双边经贸合作已从单一的贸易发展到全方位、跨领域、多元化的经济技术合作,商品、服务、人员和资本的流动日益频繁,两国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深。双方高层互访进一步促进了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

近年中加高层互访情况: 2001年2月,加总理克雷蒂安第二次率“加拿大国家队”访华; 2001年6月,司马义•艾买提国务委员率中国政府经贸代表团访加; 2003年10月,加总理克雷蒂安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2003年12月,温家宝总理对加拿大进行正式访问。

1-1、中加双边贸易 ▪ 中加1970年建交,贸易额1.5亿美元;2003年100.1亿美元,增长66倍;其中中国出口56.3亿美元,进口43.7亿美元; 近几年,双边贸易发展迅速,从2000年到2003年双边贸易额年均增长19%。 ▪ 2004年上半年:双边贸易总额70.96亿美元,同比增长55.4%; (以上根据中国 海关 统计) ▪ 加拿大目前是中国第十大贸易伙伴,中国是加拿大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1-2、产品结构 2003年中国从加拿大进口的商品构成 (单位:亿美元,中方统计) 商品名称 进口金额 机电产品 13.72 纸浆 6.49 高科技产品 5.83 汽车零件 5.49 化肥 2.01 铁矿砂 1.25 其他 8.96

2004年1-7月份中国从加拿大进口的部分商品 (单位:亿加元,加方统计) 商品(2位HS编码) 1-7月份 同比% 47-木浆及其类似产品;回收纸或纸板 6.12 42.1 29-有机化学品(包括维生素、生物碱、抗生素) 4.60 119 10-谷物 4.51 945.1 03-鱼类及甲壳类动物、软体动物及水生无脊椎动物 1.94 24 26-矿砂、矿渣和矿灰 1.18 70.4 75-镍及其制品 1.01 146.9 39-塑料及其制品 0.85 61 25-盐、硫磺、泥土和石料、石膏料、石灰和水泥 0.83 117.8

1-3、双边投资 ▪ 2003年,加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901个;今年上半年,加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528个。截止到2004年6月底,全国累计批准加拿大对华投资企业7469个,加方实际投资42.35亿美元。 ▪ 与此同时,中国在加投资不断发展。2003年,商务部新批11家在加投资企业。截至2003年年底,经商务部批准或备案的中国在加拿大投资兴办的贸易和非贸易性企业共155家。 1-4、中国和安大略省 ▪ 加方统计:2003年贸易额 107亿加元, 进口94亿加元,出口13亿加元。 ▪ 今年1-6月份,贸易额61亿加元。约占中加贸易总额的44.6%。

2004年1-6月份中国从安大略省进口的部分商品 (单位:亿加元,加方统计) 商品(2位HS编码) 1-6月份 同比% 87-汽车、旅行拖车、自行车、摩托车及其他车辆 3.56 75-镍及其制品 0.15 165.4 47-木浆及其类似产品;回收纸或纸板 0.15 582.9 39-塑料及其制品 0.14 132.8 74-铜及其制品 0.14 149.6 43-毛皮、人造毛皮及其类似的服饰制品 0.13 208.6 79-锌及其制品 0.10 477.2 28-无机化学品、贵重金属和放射性元素化合物 0.05 688.8

1-5、两国总理提出:2010年两国贸易额达到160亿美元,在2002年80亿美元的基础上翻一番。

二、中国的贸易投资机会

2-1、庞大、日益发展开放的中国市场 ▪ 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GDP:14140亿美元,同比增长 9.1%,;人均GDP1070美元。2004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8773亿元,同比增长9.7%。中国经济规模已居世界第七位。 ▪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0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560亿美元;生产资料销售总额达1万亿美元。 ▪ 城镇居民消费结构:食品支出占37.12%,衣着9.79%,家庭用品及服务6.3%,医疗保险7.31%,交通通讯11.08%,娱乐教育文化14.35%。吃穿用等基本生活支出比例下降,其他方面支出份额不断增长。 ▪ 消费热点:新三大件和新三件事 新三大件:住房、汽车、通讯网络器材;2003年个人购买商品住宅面积27352万平米,私人载客汽车拥有量900万辆,百人拥有电话41.2部; 新三件事:教育、医疗保健、旅游;2003年城镇居民教育文化娱乐人均支出934元,医疗保健人均支出476元,旅游人均支出740元; ▪ 第4大汽车生产国,第3大消费国; 2003年全国轿车产量达206.89万辆,私人轿车消费150万辆; ▪ 外贸依存度60%以上,在7国集团中仅次于加拿大和德国; ▪ 全球500强企业有400余家在中国落户; ▪ 发展潜力大,人均GDP仅为加拿大的3.5%,美国的2.9%, 日本的3.2%;

2-2、中国进口不断扩大,成为全球最具潜力的新兴市场 ▪ 中国经济的增长,为世界提供了一个新的巨大市场。过去25年,中国进口年均增长15%以上。1978年进口109亿美元,2003年增加到 4128 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德国的世界第三大进口国。中国大量的进口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 2003年进口产品结构

2003年部分进口商品的进口额 单位:亿美元 商品名称 2003年 2002年 同比% 机电产品 2249.8739 1555.6299 44.6 高新技术产品 1193.0145 828.3874 44 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 411.0596 256.4407 60.3 钢材 199.1581 123.6555 61.1 原油 198.0873 127.5731 55.3 初级形状的塑料 157.2419 133.2814 18 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的零件 114.7814 91.9532 24.8 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 114.1457 67.3333 69.5 电视、收音机及无线电讯设备的零附件 72.1098 41.1058 75.4 计量检测分析自控仪器及器具 66.6995 46.8615 42.3 汽车零件 62.6382 29.9571 109.1 成品油 58.6118 37.9826 54.3 未锻造的铜及铜材 56.0186 44.3657 26.3 汽车和汽车底盘 52.0990 31.7449 64.1 铁矿砂及其精矿 48.5650 27.6907 75.4

中国需要进口的主要商品 • 能源和资源类:石油、矿产品(铁矿砂、铜、镍、铝、锌等) • 建筑材料:钢材、木材等 • 化工原料、化肥 • 食品:小麦、大豆、油料 • 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 • 医药和医疗设备 • 其他:纸张纸浆等

2-3、中国产品物美价廉,是全球采购链中的重要一环 ▪ 中国55%的出口、39%的进口是加工贸易; ▪ 三资企业48.7万家,70%是生产性企业,占全国出口的54%;

2-4、中加两国重点合作领域:能源、环保、保险、通信、农业;

2-5、投资中国,详见www.fdi.gov.cn ▪ 企业类型:外商独资、中外合作、中外合资 ▪ 产业指导目录:鼓励类、限制类、禁止类 ▪ 优惠政策:详见上述网站

2-6、西部大开发 ▪ 2003年,中国中西部地区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不到10%,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国比重仅为14%。因此要实现东、中、西部互动和优势互补,加大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力度,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以开放促中西部发展。 ▪ 鼓励开发的项目:基础设施、农业、城市基础设施开发、旅游、高新技术、军工企业 • www.chinawest.gov.cn • www.fdi.cn/commom/info.jsp?id=CENSOFT0000000007158 2-7、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机械设备、汽车、造船、冶金、石化、高新技术; 2-8、北京奥运会 2-9、2010年上海世博会

三、中国进口管理体制 3-1、我国现行与进口有关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 (1). 一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贸法》; (2).二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货物进出口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 反倾销 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障措施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 (3).三级法:相关的部门规章,包括《货物自动进口许可管理办法》、《货物进口指定经营管理办法》、《原油、成品油、化肥国营贸易进口经营管理试行办法》、《货物进口许可证管理办法》、《机电产品进口管理办法》、《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管理暂行办法》等; 初步形成了以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相互衔接的我国进口管理的三大法律、法规体系。

3-2、进口管理部门 ▪ 中央政府:国家商务部 ▪ 省级商务主管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商务(外经贸、经贸)局(厅、委员会) ▪ 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市、县、区级 ▪ 其他进口管理部门:国家改革与发展委员会、国家环保总局、农林。

3-3、进口管理方式 3-3-1、对外贸易经营者登记备案 ▪ 7月1日起从事进出口贸易业务的经营者进行登记备案;以前称作进出口经营权; ▪ 已有13.4万家企业取得进出口经营资格; ▪ 生产型的三资企业可进出口;

3-3-2、进口关税: ▪ 2004年我国关税总水平10.4%;工业品的平均税率9.5%。其中,水产品11%;木材、纸及其制品5.8%;纺织品和服装12.9%,化工产品7.1%;交通工具14.5%;机械产品8.0%;电子产品9.2%。 ▪ 预计我国关税总水平2005年10.1%;工业品的平均税率9.3%。 3-3-3、非关税措施 根据加入WTO的承诺,2005年后,所有非关税措施都将取消; 进口配额许可证管理。针对限制进口管理货物采取的一种管理方式。国家规定有数量限制的限制进口货物,实行配额管理;其他限制进口货物,实行一般许可证管理,没有数量限制。商务部2003年第63号公告颁布《2004年进口许可证管理商品目录》。实行进口配额许可证管理的商品有:汽车及其配件。实行进口许可证管理的商品有:光盘生产设备、监控化学品、易制毒化学品和消耗臭氧层物质。以上共5大类,总计123个税号商品。 2005年起,取消汽车进口的配额、许可证管理,并进一步大幅度降低进口关税,汽车关税将降到30%,汽车零部件关税将下降到13%。7月1日,关税下降到25%,零部件平均关税降到10%。 3-3-4、进口关税配额管理 针对限制进口管理货物采取的一种管理方式。属于关税配额内进口的货物,按照配额内税率缴纳关税;属于关税配额外进口的货物,按照配额外税率缴纳关税。目前我国对粮食(小麦、玉米、大米和稻谷)、棉花、植物油(豆油、棕榈油、菜子油)、食糖、羊毛(羊毛、毛条)和化肥(尿素、磷酸二铵、复合肥)6种商品,11类共计55个税号实行进口关税配额管理。 根据职能分工:国家改革与发展委员会负责粮食、棉花进口关税配额管理;商务部负责其他商品的进口管理。 2005年,中国农产品进口关税水平将降至15.35%,这在世界上是最低的国家之一(世界农产品关税平均水平为62%)。 3-3-5、自动进口许可管理 基于监测货物进口情况的需要,国家对部分属于自由进口的货物实行自动进口许可管理。2004年,我国继续对23种一般商品(原油、成品油、钢材、农药、腈纶、涤纶、聚酯切片、钢坯、氧化铝、化肥[尿素、磷酸二铵、复合肥除外的税号]、汽车轮胎、烟草、丝束、胶合板、石棉、酒、彩色感光材料、化纤布、合成橡胶、塑料原料、有色金属(铜、铝)、肉鸡、和天然橡胶)及部分机电产品,总计26大类1749个税号的商品实行自动进口许可管理。 3-3-6、禁止进口的商品 根据《外贸法》和《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的规定,目前国家已发布了五批《禁止进口货物目录》,禁止虎骨、犀牛角、鸦片液汁及浸膏、用于清洗剂的四氯化碳、废旧机电产品、固体废物等127种商品的进口。 3-3-7、进口商品的经营管理情况 按照入世承诺和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进口商品的经营管理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对粮食、棉花、植物油、食糖、化肥、原油、成品油、烟草及其制品等8种商品的进口实行国营贸易管理,进口的国营贸易企业名单详见原外经贸部及商务部的有关公告;二是对钢材、天然橡胶、羊毛、腈纶和胶合板等5种商品的进口实行指定经营管理。 2005年后,羊毛和毛条的进口指定经营制度将取消。

3-3-8、进口许可证发放 ▪ 每年公布进口许可证管理商品目录、分级发证机关目录、自动进口许可商品目录、关税配额商品的分配细则、非国营贸易进口总量等。

四、服务贸易的开放 4-1、银行业 ▪ 截至2004年5 月,已有19个国家和地区的61家外资金融机构和企业集团在中国设立了109家营业性金融机构。 ▪ 底,将给予外国银行国民待遇。如取消对外资银行所有权、经营和设立形式,包括对分支机构和许可证发放的限制,允许外资银行向中国客户提供人民币业务。 4-2、保险业 ▪ 2005年后,取消对保险业务的地域限制,允许外国保险公司提供健康险、团体险和养老金服务,取消再保险的强制分保规定,降低对外资经纪公司的总资产要求,允许设立独资的保险经纪公司 ▪ 预计2008中国将成为全球第四大寿险市场。 4-3、电信业 ▪ 取消基础电信的地域限制,外资股份将允许达到49%。 4-4、其他服务贸易领域 ▪ 2005年后,建筑、旅游、运输等行业允许设立外商独资企业。

五、如何与中国做生意 1、要了解和熟悉中加两国的产品情况、特点,是否适合中国市场; 2、参加专业性的中国国际博览会或展览会、中国地方举办的区域性的交易会; 3、组团到中国实地考察访问,了解中国市场需求情况; 4、与中国进出口商会、行业协会联系; 5、与中国商务部或地方商务厅局(外经贸厅局)联系 6、寻找贸易伙伴

六、寻找贸易伙伴

6-1. 中国企业类型 ▪ 国有企业 ▪ 股份有限公司 ▪ 民营企业 ▪ 外资企业(独资、合资、合作企业) 6-2.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 ▪ 外贸企业 ▪ 制造厂家 ▪ 外资企业( 70%是制造企业, 占全国进口和出口的一半以上) ▪ 经销商 6-3. 中国的贸易展览会 (1). 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 China International Fair for Investment and Trade www.chinafair.org.cn 每年9月在厦门 (2). 区域性的贸易展览会 中国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每年3月在上海,www.east-china-fair.com 中国哈尔滨经济贸易洽谈会,每年6月,www.00615.net (3). 其他展览会 www.mofcom.gov.cn www.ccpit.org 6-4. 商会 (1)、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CCPIT) ▪ China Chamber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e (CCOIC) ▪ 中国最大最重要的对外贸易促进机构; ▪ 49个地方分会、18个产业分会、15个海外办事处; ▪ 国际经济贸易仲裁机构; ▪ www.ccpit.org (2)进出口商会 ▪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 China Chamber of Commerce for Import and Export of Textiles, www.ccct.org.cn ▪ 中国轻工工业产品进出口商会 China Chamber of Commerce for Import and Export of Light industrial & Arts-Crafts, www.cccla.org.cn ▪中国五金矿产产品进出口商会 China Chamber of Commerce for Import and Export of Metals.Minerals and Chemical Products, www.cccmc.org.cn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 China Chamber of Commerce for Import and Export of Foodstuffs.Native Products and Animal By-Products, www.cccfna.org.cn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 China Chamber of Commerce for Import and Export of Machinery and Electronic Products, www.cccme.org.cn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 China Chamber of Commerce of Medicines & Health Products Importers & Exporters, www.cccmhpie.org.cn, www.mhpie.com.cn (3)一些行业协会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China Association of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 www.caam.org.cn ▪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 China National Textile Industry Council (CNTIC) www.cnfti.org.cn Tel: 86-10-85229424 Fax:86-10-65129545 ▪ 中国轻工业协会 China National Light Industry Associations www.cliicom.cn ▪ 中国建材行业信息中心 Information Center of China Building Materials Industry www.cbminfo.com 6-5. 中国驻加拿大使领馆经商处室联系方式: ▪ Ottawa: 1-613-2365078, mensheng@chinaembassytrade.ca ▪ Calgary:1-403- 264 6656, calgary@mofcom.gov.cn ▪ Vancouver:1-604-7364343, ecomms@telus.net ▪ Toronto:1-416-3246468, tradeoffice@rogers.com, toronto.mofcom.gov.cn, toronto.china-consulate.org/eng/Com 附件: 中国常用网站 www. mofcom.gov.cn 中国商务部 ccn.mofcom.gov.cn 中国商品网 www.fdi.gov.cn 中国投资网 www.sipo.gov.cn 国家知识产权局 www.pbc.gov.cn 中国人民银行 www.customs.gov.cn 中国 海关 www.chinatax.gov.cn 国家税务局 www.saic.gov.cn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www.safe.gov.cn 国家外汇管理局 www.stats.gov.cn 国家统计局 www.aqsiq.gov.cn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