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概况】
1998年8月3日,印度根据WTO《争端解决谅解》DSU(Dispute Settlement Understand)第4条,GATT94第23条,《反倾销协定》第17条,要求对欧委会1997年11月28日颁布的对从印度进口的棉纺床上用品征收最终反倾销税的2398/97号裁决书与欧盟进行磋商。1998年9月18日~1999年4月15日,印度和欧盟举行了一系列磋商,但未达成令人满意的结果。(本案编号为WT/DS141/R)
1999年9月7日,根据GATT94第23条第2款,DSU第6条及《反倾销协定》第17条,印度要求建立WTO争端解决专家小组。
1999年10月27日,专家小组建立,其职权范围为:根据印度在编号为WT/DS141/3文件中涉及协议的有关规定,审查由印度在该文件中向WTO争端解决机构DSB (Dispute Settlement Body)提出的事项,提出建议或作出这些协议规定的裁决。2000年5月10~11日,6月6日,专家小组与双方当事人会晤,2000年10月30日,专家小组公布了专家小组报告。
2000年12月1日,欧盟依据DSU第16条提起上诉,2000年12月11日,欧盟提出了上诉状。2000年12月18日,印度提出了上诉状,2001年1月8日,印度和欧盟各国提交了上诉状的答辩状。2001年1月24日,上诉口头听证会举行,当事方及第三方参与了辩论及听证,2001年3月1日,上诉机构发布了上诉机构报告。
【事实部分】
1996年7月30日,欧盟棉织品联合委员会(“Eurocoton”)向欧盟委员会提交了反倾销申请,要求对国外进口的,特别是从印度进口的棉纺床上用品征收反倾销税。1996年9月13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反倾销调查的通知,倾销调查期间为1995年7月1日~1996年6月30日,损害调查期间为1992年一直到调查结束。
欧盟进行的倾销分析是基于正常价值的计算。欧盟计算正常价值时,采用的是结构价格,采用的数据是唯一的一个印度公司-Bombay Dyeing的所有类型产品的销售数据,而出口价格则参照欧盟国内市场实际支付或可支付的价格。
欧盟计算损害时,抽样了欧盟几个公司进行调查,他们代表了欧盟生产力的20.7%及欧盟此行业生产力的61.6%。欧盟调查发现欧盟产业正承受着生产效率下降及价格下跌的影响,因此,认定欧盟产业正遭受实质性损害,并且此实质性损害与进口产品增加的数量和价格影响有关。因此,1997年7月12日,欧盟颁布了初步裁决,1997年11月28日,颁布了最终裁决,决定对从印度进口的棉纺床上用品征收2.6%~24.7%的反倾销税。
【专家小组裁决】
专家小组审查了当事方提出的实体问题和程序问题。实体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欧盟认定印度倾销时所采用的方法是否符合WTO《反倾销协定》的有关规定,具体为以下两个问题:
(一)欧盟的“零”惯例做法是否符合《反倾销协定》第2条第4款2的规定
“零”惯例做法是指调查当局在作了大量的单个出口价格和正常价值比较后,对这些单个比较的结果进行平均,计算出一个统一适用于所有受调查产品的倾销幅度。本案中,欧盟对棉纺床上用品按不同类型分别进行了加权平均正常价值和加权平均出口价格的比较,对比较获得的倾销结果,进行了一个平均,得出一个统一的倾销幅度,适用于所有的棉纺床上用品。欧盟在计算倾销总量时,将不同类型产品的倾销量相加,而对那些呈现“负倾销(negative dumping)”结果的产品类型(即产品的出口价格不低于正常价值),则将其倾销总量视为零。
印度对欧盟此种做法提出反对,理由是:
1.在计算倾销总量时,排除那些“负倾销”的数量不符合第2条第4款2“所有可比较出口交易的加权平均价格”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