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过细致的调查统计,在列出较为详尽的我国会展教育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我国会展学历教育现状作出了一个粗略的点评,希望能给高校教育的决策管理层和已介入或有意介入会展教育的高校带来一定的启示。
地区分布:长三角地区领先全国
长三角地区的会展高等教育领先于全国,明显超出北京、广州等会展中心区域。上海、杭州、南京3市有16所高校设有会展专业,占全国的60%,且招收本科生的高校悉数在上海。无庸置疑,上海随着世博会的预热,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会展教育中心。杭州的会展教育也已成气候,不仅其会展专业开办早,且招生数量多而稳定。杭州2004年招生数要占全国的16.5%,明显高于其会展业在全国的地位。
始招年份: 2004年最多
在已明确始招年份的23所高校中,就有17所是2004年才开始招收会展专业新生的,要占总数的3/4。可见2004年是会展教育大跃进、大发展的一年。
专业开设基础:大体可分4种类型
1.在原国际贸易类专业基础上开设。如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该校1980年就开设了对外贸易专业,是浙江省最早开设外贸专业的学校)、上海外贸学院、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外经贸学院等等。
2.在原旅游类专业基础上开设。如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
3.在原艺术类专业基础上开设。如上海电影艺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等。
4.在原外语类专业基础上或直接从会展类专业起步。如厦门国际会展职业学院等。
依托专业以管理类为主,尤以旅游管理专业居多
在依托专业中,管理类专业要占一半以上,其中又以旅游管理专业为最常见。这是因为旅游和会展这两大行业本身就具有密切联系,而且旅游人才和会展人才也有不少相通之处。
从表中可看出,会展方向所依托的专业很分散。英语、广告、国际贸易、公共事务管理、艺术设计,甚至文秘专业都可开设会展方向。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会展行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的特点。
方向名称五花八门,各校侧重点不一
各校结合自身优势,切入会展的角度各不相同。从方向名称上也可看出其不同的侧重点。如设计、会务、经营管理、策划管理、会展旅游等等。
教学组织形式多样,会展专业课程或多或少
虽然各地各校差异巨大,但是在教学组织上,“专业课程+会展类课程模块”的做法越来越流行了。然而各校会展课程多的可以开到15门左右,少的却只开1-2门。因此就学生而言,虽然大家学的都是会展方向,但是实际对会展专业的了解和接触差距会很大。
培养人数不定,走一步看一步
与会展专业的培养方式不同,由于大多数学校要在高年级才让学生自己来选定专业方向,因此是否选择会展方向决定权在学生手里。但是由于会展业在我国是一个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学生选择会展方向的人数应该不会少。
会展市场规范程度很低,会展专业教育要求很高
我国会展市场目前仍处于“万马奔腾”的时代,各种层次的会展活动都需要由合适的会展公司来组织。实际上我国会展市场需求量最大的是从事招展、招商工作的业务骨干。然而,人们一提起会展人才,必定与高素质、万宝全、路路通挂钩,策划要好,营销要精,英语要专业8级,设计要能胜任专职设计师……。
教育市场红红火火,培训市场人气不旺
主要原因不外两点。一是性价比,高校教育的成本低廉,又有文凭可得。而培训日趋商业化,短短几天的花费动辄成千上万。二是针对性。总体而言,我国会展培训的市场细分不够,缺乏专业性。
结论
我国会展业的良好发展势头催生了高校的会展教育。经过短暂的孕育期,2004年我国会展学历教育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主要原因是大家都看好会展业前景。但是要办好会展教育决非易事。目前的会展专业招生、会展教材出版、会展培训等等或多或少都存在“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需要冷静看待。
会展教育是发展我国会展业的基础,学校培养是会展教育的基石。我国的会展人才需要实行分层次培养,分阶段培养。无论是“重教育,轻培训”的观点,还是“重培训,轻教育”的观点,一样都失之偏颇。我们应借鉴旅游行业的经验,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提倡“以做带学,学做结合”,提倡学校教育与在岗培训相结合。在学校教育阶段,要提倡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相结合。
会展就是整合资源,会展教育资源也需要整合。在整合校内优势资源为会展教育服务的同时,学校要将优秀会展企业作为自己重要的教学资源,同样,会展企业也要将高校作为自己的“人才库”和重要的合作伙伴。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订单式”培养,学校可按企业要求来确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
(来源:百度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