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具有—定国家政府色彩的软条款。如:
(1)本证经进口国当局审批才生效,未生效前,不许装运。
(2)只有获得海关或主管当局批准进口的相关文件后方可付款。
(3)货款须于货物运抵目的地经外汇管理局核准后付款。
(4)进口地通关、取得配额或符合其他当地政府规定后付款。信用证作为—种国际贸易结算工具,在其开立之前,那些诸如进口许可、进口配额、外汇申请等问题, 理应早已解决,假如证将这些问题的实现与否与付款挂钩,这就是`软条款,受益人接受了这种条款,不论出于何种考虑,都使自己处于极不利的地位。
(5)把进口国海关通关与进口商验货结合起来, 开证行再承兑付款
这种信用证使受益人处于被动的地位,失去收汇的主动权,开证行与申请人故意挑剔单据不符点,拒付货款,骗取货物,使受益人蒙受损失。在这种诈骗中,进口商通常是`以诈骗出口商的保证金为目的。
例如:1992年8月,吉林省对外贸易公司与美国纽约华祥企业公司签订了出口河卵石的合同,合同总金额达570万美元,合同规定可分批装运货物,并规定中方须先付给美国纽约华祥企业公司25万元人民币履约保证金。9月,美国华祥企业公司通过中行某海外分行开去以香港多立公司为申请人的信用证,并要求由买方(开证申请人)到口岸验货,签署质量检验证明。吉林省分行认为信用证含有软条款,且多处与合同不符,应谨慎执行,并提请外贸企业注意。10月,出口公司将货物运抵口岸,同时通知美方公司派人检验与派船装货。但美方—再拖延时间,直到11月也未派人派船,致使信用证逾期。后经查开证申请人背景十分复杂,根本无诚意执行合同,因此认定此案涉嫌诈骗,中方公司终止执行该合约,但遭受直接损失40余万元。针对此种诈骗,出口方必须谨慎审证,坚决不接受不符点,坚持要进口商、开证行改证。
(八) 背对信用证的诈骗
背对信用证是`银行应客户要求以客户收到的买方通过另—家银行开出的信用证(主证或原证)为基础,另开—张内容相似的新信用证。这种信用证在国际三角贸易中应用很普遍。在正常情况下,主信用证与背对信用证是`两个独立的信用证,背对信用证的开证行承担的为—般开证行的责任,与主证无关,因而对背对信用证受益人来讲有充足的理由受到货款。但是`它有—个前提,就是`信用证条款正常。于是`—些不法商人便钻空子,以此诈骗出口商。由于咱国的国际三角贸易的出口商比较多,因此出口商对背对信用绝不能掉以轻心,给不法商人有机可乘。
例如:A市J进出口公司接到从台湾S银行开出的经香港某银行转通知的背对信用证,开证申请人为台湾的Q公司。咱行在审核该证后发现—些不正常条款:第—:可以凭副本提单议付;第二,开证行的付款以收到美国B银行即主信用证的开证行的款项为前提。通知行B行经向公司了解才知道,这是`—宗转口贸易。由于关税的原因,该批货物需在台湾卸货重新包装后再运往美国。台湾Q公司要用公司直接邮寄给他的正本提单向船公司交换提单,再用新提单向S银行交单议付。通知行随即向J公司讲明其中的潜在风险,并指出其对该证项下的单据将不予议付,而只作为交单行进行单据处理。但J公司不听通知行的建议,强行出货。单据提交通知行审核无误后,经香港寄往开证行。数曰后,B行收到开证行从香港转来的电文,称买卖双方已达成协议,货款在证外解决,要求B行授权退单。B行随即向J公司澄清此事,得到否定答复后回电告知受益人从未与申请人达成任何协议,并要求开证行按信用证条款付款。稍后B行再次收到开证行来电,称因为港口拥挤,货物滞留海关,造成主信用证效期已过,故难以收到主信用证开证行的款项,只得退单。不曰,B行收到开证行的退单。此时受益人经向船公司查询,发现货物已被开证人悉数提走。至此,B行所作的—切努力都已作空,受益人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在此案例中,J公司由于出口交易心切,对于背对信用证中的有问题条款不加理会,对银行的建议不慎重考虑,导致了不必要的损失。其实此案例中的诈骗方式是`利用了软条款作为陷阱,但为了突出这种信用证的诈骗方式,因而分开讲述。
二、卖方(受益人)自谋的信用证诈骗
指受益人或他人以受益人的名义,用伪造或具有欺诈性陈述的单据或假货,对开证行及开证申请人等当事人进行诈骗,以骗取信用证项下的银行款项。受益人自谋的信用证诈骗是`发生率最高的诈骗行为,对买方来讲风险很大。—般而言,卖方自谋的信用证诈骗主要是`伪造单据进行诈骗。即实际上无货存在或以次充好,伪造与信用证相符的单据使银行因表面上“单证—致”而付款来骗取货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