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礼的由来
敬礼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当时的骑士们常常在公主和贵妇们面前比武,在经过公主的坐席时,还要唱赞歌,歌词常把公主比拟成光辉、美丽的太阳,因而武士们看公主时总要把手举起来作挡着太阳的姿势。时间长了,就逐渐演变为举手到眉的敬礼。
碰杯礼的由来
人们喜欢在喝酒之前先碰一下杯,这个习惯现在遍及全世界。它是怎么来的呢?
一说是古希腊人创造的。传说古希腊人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当人在喝酒时,人的很多器官都可以分享到喝酒的乐趣:鼻子可以嗅到酒的香气,眼睛可以看到酒的颜色,舌头更可以辨别酒的味道,唯有耳朵被排除在这一享受之外。怎么办呢?聪明的希腊人终于想出一个办法:在喝酒之前,互相碰一下杯子,杯子发出的清脆响声立即传到耳朵中,这样,耳朵也和其他器官一样高兴了。
另一说碰杯起源于古罗马。古罗马崇尚武功,常常开展“角力”竞技。竞技前选手们习惯饮酒,以示相互勉励之意。由于酒是事先准备好的,为了防止有心术不正的人给对方喝的酒中暗放毒药,人们便想出一个防范的办法。在角力前,双方各将自己的酒向对方的杯中倾注一下。这以后就逐渐发展成一种碰杯的礼仪了。
鸣放礼炮的由来
鸣放礼炮起源于英国。据说400多年前英国海军用的是火炮。当战舰进入友好国家的港口之前,或在公海上与友好国家的舰船相遇时,为了表示没有敌意,便把船上大炮内的炮弹统统放掉,对方的海岸炮舰船也同样做以表示回报。这种做法以后就逐渐成为互致敬意的一种礼仪。由于当时最大的战舰装有大炮21门,所以鸣炮21响就成了一种最高礼节。
鸣放次数与战舰级别(装炮门数)相当。21响为最高,以下次数为19、17、15、13响。据说当时认为双数不吉利,因此,舰炮都是单数,现在也有鸣双数的。
21响全都鸣放是国家元首享有的礼遇,1875年美国对总统和国旗首次正式采用这一礼仪。
以鸣放礼炮作为国际礼节,我国是从1961年6月正式开始的,当时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第二次来我国访问。我国曾多年停止鸣放礼炮。我国政府决定,自1984年3月起,为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举行欢迎仪式恢复鸣放礼炮。
下半旗的由来
所谓下半旗,是先将国旗升至杆顶,然后又降到与杆顶距为旗杆的1/3处。
相传,这一礼节源自英国,至今已300多年。1612年,有艘英国船“哈兹伊斯”号在探寻一条海上航道时,船长被北美洲海岸的爱斯基摩人所害。在返航时就以降旗的方式向死者致哀。久而久之,以下半旗表示哀悼成了一种国际惯例,一直沿袭至今。现在一般说来,只是在一国主要领导人逝世时才下半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