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粉化
现象:
膜表面有一薄层粉化物,拭之即掉落。
原因:
1)内墙漆用于户外;
2)过度稀释,漆膜太薄,树脂无法有效粘结颜填料;
3)底材太疏松,树脂过多渗入基底,无法有效粘结颜填料;
4)施工时基底温度过低,成膜不佳;
5)基底及环境湿度过高,重涂时间短,通风差,无法完全成膜;
6)基底碱性过高,漆膜被破坏;
7)测试时未够7天成膜期;
解决方法:
1)铲除粉化层;
2)选用合适的油漆;
3)遵循施工规范,切勿过度稀释;
4)必要时需选用合适的底漆封固基底;
5)保证施工环境符合施工要求
二、光泽不均
现象:
涂膜光泽不均一,明暗分布,常出现于丝光、半光产品
原因:
1)基底疏松度不均一,对树脂的吸附性不同;
2)底漆、面漆施工厚度不均匀;
3)喷涂时局部干喷;
4)同一面墙使用不同施工工具;
5)同一面墙使用不同批号产品;
6)未能有效"湿接",接痕明显;
7)基底温度过高或油漆干燥过快。
解决方法:
1)使用底漆,特别是局部修补处,必须与周边同上底漆后再施面漆;
2)确保各层厚度一致,无漏刷;
3)确保使用一致工具,在同一面墙使用同一批号产品,在分格区内保证湿接。
4)确保施工条件、施工工艺符合要求;
5)根据不同的气候选择合适的稀释剂来调整油漆的干燥时间
三、起泡、剥落:
现象:
涂膜隆起成泡或破裂成皮。
原因:
1)基底腻子以石膏粉、滑石粉、双飞粉为主,遇水膨胀,顶起漆膜,特别是外墙;
2)基底水分过高,向外扩散时其压力把漆膜鼓起,特别是透气性差的产品;
3)土建时防水处理差导致雨水通过裂缝或未上漆基面进入基底,或有漏水,扩散时破坏漆膜。
解决方法:
1)铲除所有起泡、剥落部分,若是由于腻子原因引起问题,铲除腻子并用合适的腻子重刮;
2)遵循施工规范,做好基底防水层,施工前对基底裂缝进行修补,保证基底水分含量符合施工要求,必要时在局部区域增加漆层以保证阻止雨水渗入
四、褪色、变色:
现象:
涂膜颜色发生均匀或不均匀变化,整体发花,尤其红色或黄色。
原因:
1)有机颜料耐候性较差,紫外线照射下变色;
2基底碱性过高,渗出后破坏漆膜中的颜料
3)盐碱在表面析出;
4)深色若漆膜粉化,也会表现出颜色变浅。
解决方法:
1)选用较暗的颜色,通常会有较好的耐候性和抗碱性;
2)遵循施工规范,保证基底碱性符合施工要求,尤其是后修补部分;
3)使用合适的底漆封固基底
五、泛碱:
现象:
涂膜表面出现盐碱析出,在表面形成白色流挂或破坏漆膜附着力。
原因:
1)基底不干净,有油脂、脱模剂等存在;
2)基底水分含量过高,或有盐碱析出;
3)基底严重粉化或打磨后未除尘;
4)选用的底漆与基底不相适应。
解决方法:
1)铲除所有受影响而失去附着力之漆膜,清洁墙面,待干透;
2)若基底严重粉化,则应用合适的渗透性底漆对其进行封固;
3)遵循施工规范,做好基底防水层,保证基底条件符合施工要求;
4)使用合适的底漆。
六、附着力不佳、片状剥离
现象:
涂料施工后,涂膜经破坏后可成片剥离,或局部出现剥离。
原因:
1)鲜红、鲜黄本身遮盖力差;
2)底、面涂颜色反差明显;
3)油漆被过度稀释,漆膜太薄;
4)基底为凹凸面,通常凸面漆膜过薄。
解决方法:
1)使用与面漆颜色相类似但稍浅的中层漆或底漆;
2)控制稀释比例,保证稀释度小于5%;
3)滚筒施工效果较好;
4)对某些颜色或基底应适当增加面漆层数。
七、长霉长藻:
现象:
涂膜表面有灰黑色的霉菌或绿色藻类生长,破坏外观,尤其是在潮湿处。
原因:
1)累积在涂膜表面的尘埃带有养分,在潮湿处有利于霉菌或藻类生长。
解决方法:
1)外墙用高压水强冲洗;
2)用合适的杀霉水或漂白液清洗长霉长藻处;
3)若环境特别恶劣,应用特别配方,适当增加防霉抗藻能力
八、水印:
现象:
侧看涂膜,发现其表面有不规则斑块,光泽较低。
原因:
1)基底水分含量过高;
2)有漏水、渗水;
3)施工时环境湿度过高。
解决方法:
1)确保基底干透;
2)确保无漏水、渗水;
3)确保施工时各种条件符合要求;
4)必要时选用合适的底漆封固。
九、污迹:
现象;
涂膜有污迹流挂,破坏美观,通常在窗下及靠近屋顶处出现。
原因:
1)污染速度超过了漆膜的耐污性;
2)建筑结构使得雨水容易冲下积累的尘埃,并流挂在墙面上。
解决方法:
1)清洁墙面;
2)选用抗污性更强的产品;
3)改变建筑结构设计,窗台有滴水檐,屋顶有女儿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