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投保费用;
--提高企业形象和市场份额;
--满足供方认证原则;
--改进成本控制;
--减少责任事故的发生;
--证实具备合理的审慎;
--降低材料和能源消耗;
--便于获得许可和授权;
--促进发展并共享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
--改善产业与政府机构之间的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环 境 管 理 体 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Enviromental management systems-General guidelineson principles,systems and supporting techniquesGB/T24004--1996idt ISO 14004:1996图1本标准环境管理体系(EMS)模式应当说明的是,本标准除了要求在方针中对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和进行持续改进作出承诺外,未提出对环境表现(行为)的绝对要求,因而两个从事类似活动但具有不同环境表现(行为)的组织,可能都是遵守本标准要求的。
系统地采用和实施一系列环境管理手段,有助于得到对所有相关方都是最优化的结果。然而,采用本标准本身,并不能保证取得最优化环境结果。为了实现环境目标,环境管理体系应能促进组织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根据需要考虑采用最佳可行技术。
同时充分考虑到采用该技术的成本效益。本标准不拟涉及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方面的因素,因而不包含与之有关的要求,但它并不刻意限制一个组织将这方面要素纳入整个管理体系,尽管它的认证/注册过程仅适用于环境管理体系方面的内容。本标准与GB/T 19000系列质量体系标准遵循共同的管理体系原则,组织可选取一个与GB/T 19000系列相符的现行管理体系,作为其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础。
但应当看到,管理体系各要素的应用会因不同目的和不同相关方而异。质量管理体系针对的是顾客需要,而环境管理体系则针对众多相关方和社会对环境保护的不断发展的需要。本标准中规定的管理体系要求,不必独立于现行的管理体系要素。在一些情况下,可对现行管理体系要素加以修改,使之适合本标准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环境管理体系 规范及使用指南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s-Specification with guidance for useGB/T 24001-1996idISO 14001:1996
1 范围本标准为环境管理体系和原则的建立与实施,以及与其他管理体系的协调提供指导。本标准中的指南适用于任何对建立、实施和(或)改进一个环境管理体系感兴趣的组织,无论其规模、类型或成熟程度如何。本指南拟供组织作为自愿使用的内部管理工具,而非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注册的准则使用。
2 引用标准目前尚无引用标准。
3 定义下列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持续改进(continual improvement)强化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实现对整体环境表现(行为)的改进。注: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于活动的所有方面。
3.2 环境(environment)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注:从这一意义上,外部存在从组织内延伸到全球系统。
3.3 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 aspect)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3.4 环境影响(environmental impact)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3.5 环境管理体系(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整个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结构、计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
3.6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audit)客观地获取审核证据并予以评价,以判断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所规定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准则的一个以文件支持的系统化验证过程,包括将这一过程的结果呈报管理者。
3.7 环境目标(environmental objective)组织依据其环境方针规定自己所要实现的总体环境目的,如可行应予以量化。
3.8 环境表现(行为)(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组织基于其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对它的环境因素进行控制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环境管理体系的结果。
3.9 环境方针(environmental policy)组织对其全部环境表现(行为)的意图与原则的声明,它为组织的行为及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建立提供了一个框架。
3.10 环境指标(environmental target)直接来自环境目标,或为实现环境目标所需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的环境表现(行为)要求,它们可适用于组织或其局部,如可行应予以量化。
3.11 相关方(interested target)关注组织的环境表现(行为)或受其环境表现(行为)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3.12 组织(organization)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或社团,或是上述单位的部分或结合体,无论其是否法人团体、公营或私营。注:对于拥有一个以上运行单位的组织,可以把一个运行单位视为一个组织。
3.13 污染预防(prevention of pollution)旨在避免、减少或控制污染而对各种过程、惯例、材料或产品,可包括再循环、处理、过程更改、控制机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材料替代等。注:污染预防的潜在利益包括减少有害的环境影响、提高效益和降低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