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有关机构的预测数字,本年度中国棉花供求之间存在巨大缺口。国庆节之后,加之今年各主产棉区的不良天气,新棉上市大大推迟,国内棉花价格大幅上涨,用棉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进口棉。受中国大量进口的影响,国际棉价自9月中旬以来大幅攀升。 目前的进口棉成交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首先,购棉者多为近两个年度有进口实绩的纺织企业,这些企业无需担心拿不到明年的进口配额,有的手中尚有少量2003年的进口配额,因此大多提前订货。此前,他们进口的主要是一些价格低廉的西非和乌兹别克斯坦的特殊报盘;最近,随着西非和中亚特殊报盘告罄,再加上国内新棉上市推迟,他们的采购目标转移到了2003/04年度美棉。 其次,企业购买品种集中在高等级棉,其中SM 1-1/8①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今年第二季度,中国从中亚进口了11万吨以上的棉花,主要是乌兹别克斯坦的SM 1-1/8①级和SM 1-1/32①级棉,约占该国棉花出口总量的15%。在过去的45天内,中国从该国又进口了大量的SM/GM 1-1/8①级棉,而且还从西非进口了大量的SM 1-1/8①级棉。此外,中国还进口了数量可观的SJV SM1-1/8①级棉,加利福尼亚/亚利桑那SM 1-1/8①级棉,叙利亚的SM 1-1/8①级棉以及巴西和希腊的F ibe rm ax棉。这主要是由于今年中国主产棉区遭受不良天气,高等级棉产量大幅减少,国内工厂不得不在国际市场上寻求供应,这就造成国际市场高等级棉报价要远高于中低等级棉。 有关调查显示,目前进口量激增甚至超过配额限制数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国内棉价大幅上涨,且涨幅远超过国际市场。以328级为例,17日国内市场均价17106元,高于C o tlook A指数1500元。由于国内外棉花的巨额差价,国内工厂趋向进口外棉以期降低原料成本。 二是本年度新棉上市普遍推迟,国内工厂的原棉库存微乎其微。原先供应渠道较多,供应较为顺畅的大型企业也面临供货不足,停产、限产的威胁,中小企业更处于“等米下锅”的状态,迫使企业不得不到国际市场寻求办法。 三是船期和交割延迟,使配额问题迎刃而解。据了解,目前2003年的进口配额已经使用殆尽,而最近的进口合同有相当一部分是在没有配额的条件下签订的。对此,有些工厂表示,他们签订的多是中远期合同,预计2004年1月1日以后才到港,那时可以利用2004年的进口配额报关。 10月23日,美国农业部公布上一周棉花出口周报,中国进口量达11万吨,占当周美棉出口量77%,是自1995年11月9日以来的最高记录。中国市场的强大购买力极大地鼓舞了市场,当日纽约期货和Cotlook指数分别上涨300和180点。 当然国际市场价格的动荡对中国市场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10月27日,美C/ASM 1-1/8″(相当于228级)报价90.35美分/磅,折一般贸易港口提货价超过18900元。而相反,国内现货市场当周保持相对平静,价格小幅回落。同日,国棉229级内地均价17963元。可以说,棉花价格一路高歌猛进,导致国际高等级棉价已经超过国内。受此影响,国内现货价格在做短暂调整后又开始反弹,许多经营企业立刻将销售报价重新恢复至下调以前的价格。 尽管棉花越来越贵,但有些业界人士认为这对中国纺织工业是非常有利的局面。由于国外棉价已经基本接近甚至高过中国国内的价格,国内外的纺织企业在原料成本方面又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在劳动力、汇率等因素没有变化的情况下,中国的竞争优势又将凸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