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亚国情介绍
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The Federal Democratic Republic of Ethiopia),代码ET
国旗
|
|
旗面中间有国徽图案。绿色代表肥沃的土地、温和的气候和丰富的植物资源,还象征对未来的希望;黄色象征和平与博爱,也代表人民建设国家的决心;红色象征人民为保卫祖国随时准备流血牺牲。
|
埃塞俄比亚国家概况
首都
|
亚的斯亚贝巴
|
面积
|
1 103 600平方千米
|
同北京时差
|
-5
|
国际电话码
|
251
|
人口
|
7740万(2005年官方数字)
|
语言
|
阿姆哈拉语为国语,通用英语
|
货币
|
生丁
|
民族
|
有80多个民族
|
宗教
|
信奉埃塞正教和伊斯兰教
|
国花
|
马蹄莲(天南星科)
|
国庆日
|
3月3日
|
与我国关系
|
1970年11月24日与我国建交
|
行政区划
|
除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市外,全国按民族分九个州
|
国家政要
|
|
埃塞俄比亚经济简介
埃塞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农牧业是国民经济和出口创汇的支柱,工业基础薄弱。矿产和水力资源丰富。埃塞俄比亚水资源非常丰富,境内河流湖泊较多,号称“东非水塔”。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煤、金、铂、铜、钾盐、锌、铁、镍等,大部分未开发。已探明的天然气为250亿立方米。境内河流湖泊较多,青尼罗河发源于此,但利用率不足5%。埃还是地热资源最丰富国家之一。由于水土流失,盲目砍伐,森林破坏严重。工业门类不齐全,结构不合理,零部件、原材料依靠进口,制造加工业以食品、饮料、纺织、香烟和皮革为主。布局不平衡,集中于首都等两三个城市。农业系国民经济和出口创汇的支柱,主要粮食作物有大麦、小麦、玉米、高粱和埃塞独有的苔麸。苔麸颗粒微小,富含淀粉,是埃塞人民最喜爱的食物。经济作物有咖啡、恰特草、鲜花、油料等。埃塞俄比亚盛产咖啡,是世界咖啡10大生产国之一,产量居非洲第三位,出口额占出口总收入的三分之二。2005至度,埃塞俄比亚出口咖啡18.3万吨,价值4.27亿美元。埃多草原,国土中适合放牧的草地占一半多,2001年牲畜存栏总数1.3亿头,居非洲国家之首,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旅游资源丰富,文物古迹及野生动物公园较多。埃塞俄比亚旅游资源丰富,文物古迹及野生动物公园较多。2001年共接待14万外国游客,外汇收入7900万美元。
咖啡的“根”就在埃塞俄比亚。公元900年左右,埃塞的咖法地区一位牧羊人在山间放牧时,发现羊群在争吃一种红色浆果,食后群羊欢蹦乱跳,反应异常,牧羊人以为他的羊吃了什么有害的食物而彻夜提心吊胆。谁知第二天群羊安然无恙。这一意外发现促使牧羊人采集这种野果煮汁解渴。他感到这种果汁淳香无比,饮用后精神异常兴奋。于是他开始栽种这种植物,由此发展起今天的大规模咖啡种植。咖啡的名就是由咖法演变而来。咖法地区一直被世人称为“咖啡的故乡”。
埃塞俄比亚风俗礼仪
国名渊源
埃塞俄比亚的国名源于希腊语。为“晒黑了脸孔”、“烧面”、“被太阳晒黑的人聚居的土地”的意思。
社交习俗
埃塞俄比亚人社交习俗总的特点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
东非埃塞俄比亚,单有“历法”、“计时法”;
国民谦恭懂礼貌,对人忠厚不虚假;
生肉待客为传统,以把赤心来播洒;
“十三”数字有忌讳,厌弃左手关必把;
黄色、淡黄为丧色,了解这些最起码。
在生活细节上有如下特点:
埃塞俄比亚人单有自己的“历法”和“计时法”:“埃历”把每年365天分成13个月,前12个月每月为30天,第三者3个月是小月,仅有5至6天;“计时法”是把太阳升起时作为一天的开始,早晨6点为零点,下午6点为白天12小时的结束,同时也是夜间12小时的开始。
埃塞俄比亚人在至亲好友或贵客临门时,一般都喜欢用咖啡待客。为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女主人在煮咖啡时,一般要穿上整洁的民族服装,披着“沙马”(披肩),煮好咖啡后倒入无把的小瓷杯,然后双手捧给每人一杯,同时端上些炒得焦脆、喷香的大麦粒和家庭自制的小点心让客人品尝。这里的主人,最喜欢客人称赞他们咖啡的味道好。他们特别爱用刚刚宰杀的生牛肉来款待客人,并把这种方式视为最隆重的传统礼节。宾主进餐时,女主人便将带着血腥的“温热生牛网”蘸上辣椒面,一片接一片地往客人嘴里“喂”,直至女主人认为自己的情谊已充分表达出来时,才肯停止奉送。他们认为这才称得起自己是以赤心来款待客人的。
埃塞俄比亚的民族传统服饰有其一定的独特风格。一般上身为高领长窄袖的衬衣,下身为窄裤或马裤,身披白色“沙马”,冬天外加带风帽的斗篷。妇女一般都穿长而窄的连衣裙,外罩为“沙马”,有的甚至裹住头部只露面部。
埃塞俄比亚加拉族女人特别注重化妆。头发要用油脂弄硬,并在其中加些草梳成小辫,耳朵穿孔佩草制或白色贝壳制成的花环,手和脚戴金属的手镯与脚镯,身上涂抹香料。
埃塞俄比亚奥莫河畔居住着仍保持原妈部落生活习俗的奥莫人。他们令人难以理解的视穿唇为美。凡年轻姑娘到了年龄,都要用刀把下嘴唇与下巴割开,并把嘴唇用力拉长、拉圆,然后用一个木盘支撑着下嘴巴,直到刀口长好为止。
埃塞俄比亚奥莫河畔居住着仍保持原始部落生活习俗的奥莫人。他们令人难以理解的视穿唇为美。凡年轻姑娘到了年龄,都要用刀把下嘴唇与下巴割开,并把嘴唇用力拉长、拉圆,然后用一个木盘支撑着下嘴唇,直到刀口长好为止。
埃塞俄比亚人有把盐粒含在口中的习惯。就象我们用糖哄孩子一样,哄孩子也用盐粒,如同我们用糖哄孩子一样。
礼节礼仪
埃塞俄比亚人与熟人相见,一般总要摘下帽子相互鞠躬问好,如身披“沙马”裹住头的,要摘下甚至撩起来露出肩膀,问候致意要长达一两分钟,甚至更长。同辈人相见,一般行握手礼并互致问候,他们彼此握手时间,要直到互致问候完毕才恳相互把手放开。久别或至亲好友相见,一般要施吻礼,并频频互致问候,双方的脸互相左右轻触数次,越亲密者则互吻次数越多;上层人士或神甫相见,只能互吻肩部;小孩见长辈,要跪下来吻长辈的脚,受礼者应伸出双手表示高兴接受。百姓见官员或下级见上级,一般应施鞠躬礼。
信仰忌讳
埃塞俄比亚人有一半以上信奉基督教,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占31.4%。
在埃塞俄比亚,每周三、周五为斋日,除此外还有70个强制性斋日,一年有一半时间要守斋。斋日期间,人们不准吃任何肉类,甚至连鸡蛋、牛奶等,凡是动物身上的东西都不准吃喝,唯一例外的就是在复活节期间前40天里,可以吃鱼、虾等海鲜品。他们认为这些海鲜品是凉血动物,所以可以不戒食。他们忌讳数字“13”。认为这是个很不吉利的数字。他们忌讳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认为左手是极为肮脏的,使用左手是一种不礼貌和不道德的行为。他们忌讳黄色和淡黄色,认为是凶丧之色,故在花束或服装上都忌用这些颜色。伊斯兰教徒禁食猪肉和使用猪制品。
饮食习惯
埃塞俄比亚人主食主要是民族传统食品“英吉拉”。这是用当地苔麸粉或大麦粉做成糊状发酵后,在平底锅内烙烤而成的,其味道略酸,一般都用它蘸酱吃。酱是用牛肉或羊肉。加入几种蔬菜制成的汁酱。他们还很喜欢名为“瓦特”和“菲特菲特”的两种本国菜肴。其实这两种菜的主要原料均为牛肉、羊肉或鸡肉,但在主要调料上稍有些区分,“瓦特”中主要加入了咖喱粉和辣椒等,“菲特菲特”则主要加了奶油和辣椒及其他香料,其烹制方法,两均为炖煮而成。他们有食生牛肉的特殊嗜好。乐于将现宰杀的鲜嫩的牛肉,先切成豆腐大小的方块,然后再用小刀切成薄薄的小片,蘸辣椒面吃。还有一种吃法是将肉先捣碎,再拌合自己适合的佐料,同类似煎饼的“英吉拉”一道吃。
埃塞俄比亚人有饭前用净水冲手的卫生习惯。冲手时,他们总爱当着另一个人的面,用水壶冲洗,下面用专用的盆或罐等容器接水,冲洗干净后才入席用餐。
埃塞俄比亚民族节假日
节日
|
日期
|
圣诞节
|
1月7日
|
主显节
|
1月19日
|
阿杜瓦战役纪念日
|
3月2日
|
胜利日
|
4月6日
|
劳动节
|
5月1日
|
新年
|
9月11日
|
人民革命纪念日
|
9月12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