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中美贸易的迅速发展,各种矛盾也随之出现,成为中美关系中的突出问题,频繁见诸于媒体新闻。当前中美经贸关系正逢美国国会贸易保护主义和“反华情绪”抬头之时,中美贸易和金融等问题的争端也随之进入多发期。从奥巴马政府上台伊始,就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发难看,美对华贸易政策既有连续性,也有其它多方面的现实原因。
美对华贸易政策的连续性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对美出口的增长,美国在加大对中国产品进口限制的同时,把要求中国开放国内市场成为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重要内容。美方不仅强调中国扩大市场准入范围,而且要求中国建立和健全有关法律制度,提高透明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并将这些内容纳入了中国的“复关”和“加入世贸组织”谈判中。中国入世后,美国在中国开放国内市场,特别是服务市场方面的开放,以及在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责难不断升级。美国声称在我国执行双边知识产权协议中一旦发现问题,将直接对我国采取贸易制裁措施。近来,双边贸易摩擦又延伸到新领域,美国在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上纠缠不休,要求人民币汇率升值又成为美政策变化新的内容。自1979年7月中美两国签订《中美贸易关系协议》到2001年底中国入世以来,贸易摩擦始终是中美关系中最为表面化的领域,在贸易问题上美国频频发难,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中美贸易的法案和相关政策性文件以及对华贸易政策评估报告。这些举措都体现了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延续性。
另外,美国政府在历来对外贸易政策存在着“两面性”———实际贸易政策与提倡的贸易政策目标严重脱离。其表现为:一方面积极提倡推行世界范围的市场化和自由贸易;另一方面却又不断强化保护主义。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环境下,美国在没有放弃推行世界范围的市场化和自由贸易的前提下,继续把“塑造世界经济、贸易秩序”作为美国贸易政策的目标。但从自身利益出发,美国又不情愿放弃保护主义,因此对外贸易政策的“两面性”,就成为当前美国政府贸易政策的重要特征和表现形式。美国贸易政策的“双重性”倾向在对华贸易政策中表现极为突出,这是由当前美国国内政治、经济环境决定的。在对华贸易政策上,美国国内一直存在着争论。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的产业和贸易结构与美国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对美出口一直以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为主,而美国对华出口则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中国的产品威胁不到美国的重要产业。因此,中国的贸易并未对美国构成直接的威胁。
美对华贸易政策的现实性
众所周知,美国正值金融危机,经济严重衰退,面队国际经济的错综复杂,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的第一要务是:全力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另外,处理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后的烂摊子以及伊朗和朝鲜核问题、恐怖主义威胁等。这无疑使奥巴马新政府面临内外事务的多重考验和对外政策的艰难选择,而对华政策特别是对华贸易政策的选择则是奥巴马政府注定不可回避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