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度缺口106亿元,到最后圆满完成计划,并实现超收,海关税收缘何能够持续保持增长呢?
海关总署署长牟新生告诉记者,2005年4月,正当海关税收形势最严峻的时刻,海关总署果断作出决策———构筑综合治税大格局,整合口岸一线监管、后续管理和打击走私等力量,切实管住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减免税等涉税渠道,形成以3个渠道为重点,3级事权、3支力量、2大平台和各个部门良性互动、有机统一的综合治税大格局,切实提高海关税收征管能力,确保海关税收应收尽收。
加工贸易———开展打击走私专项行动
“加工贸易在我国进出口总量中占据半壁江山,但是,在海关查获的走私违法案件中,利用加工贸易渠道走私的违法案件占相当比重。”2004年9月14日,海关总署副署长刘文杰说,“开展打击加工贸易渠道走私,是构筑综合治税大格局,确保海关税收应收尽收的重要举措。”
从2005年7月1日起,海关开展了为期6个月的打击加工贸易渠道走私违法活动的专项行动。这是近年来海关总署开展的持续时间最长、覆盖面最广的一次专项行动。截至8月31日,全国海关共立案查获案件1561起,案值18.1亿元,偷逃税额2.61亿元。
9月1日后,专项行动转入企业自查自纠阶段。在专项行动中,仅黄埔海关关区就有12570家企业申请补税,申请补税金额10.36亿元。
一般贸易———强化税收稽查,补征漏缴关税
“对,就在2004年6月20日,我们接到海关缴款通知书的第一时间就补交了650多万元关税。怨言?不会有。这笔钱本来就是国家的。”大连汇远经贸有限公司李铁民董事长在接受采访时感慨地说,“海关让放在我们自己文件柜里的数据说了话,我们服气!”
这是2005年大连海关利用风险管理平台寻找归类差异实现的一宗较大数额的补税。据悉,商品归类是海关征税的基础,不同的商品类型,税率不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进口商品千差万别,如果将高税率商品报成了低税率商品,就会漏缴关税。2005年,海关强化了商品归类管理,堵住税收漏洞。2005年,仅大连海关就查发案件近1000起,实现补税1亿多元。
减免税———该减免的减免,不该减免的坚决不减免
2005年12月,四川自贡鸿鹤化工股份公司因擅自将减免税设备给其他公司使用,受到了补交税款108万元、税款滞纳金3万元以及罚金11.5万元的处罚。这是成都海关查获的最大一起擅自挪用减免税设备作他用的行政处罚案件,案值1.5亿元。
据悉,近年来,国家对内资企业、三资企业及一些重点鼓励发展的行业出台了一系列减免税政策,用于进口特定设备,但少数企业不够条件却提出申请,甚至以伪报品名、混淆归类等方法偷逃应缴关税。
2005年,海关进一步提高减免税政策实施的科学化水平,从备案、审批到上报、后续监控等方面均实现了量化和网络化管理,该减免的减免,不该减免的坚决不减免。比如,上海海关全面审核了免税项目产业政策审批条目、审批权限、资金到位等情况,对审核减免税申请项目的真实性、合理性层层把关,避免错免、多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