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一年多金融危机的艰苦考验,中国物流业或将于2010年迎来自我转身的最佳时刻。
业内人士认为,2010年中国物流业将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并可能成为其在后危机时代实现结构调整、深化发展的转型之年。与此同时,基于散弱的发展水平和仍不明朗的经济走势,物流业仍需保持冷静观察姿态,密切关注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加快推进产业重组,积极利用资本市场、新兴技术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在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政策推动行业发展
日前,有消息人士透露,正在征求意见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细则草案有望落实对物流行业的税收支持政策,物流业各环节营业税税率可能统一调整为3%,具体细节尚在讨论之中。除此之外,国家还考虑在三年规划期内对物流企业给予优惠的税收政策。
正是在政策导向的推动下,物流行业作为惟一一个入选的三产行业,在去年2月,搭上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末班车。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专家曾表示,作为物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细化政策,包括煤炭物流在内的六大专项规划的制订工作已近尾声,并将于近期出台。
虽然细则的内容和出台时间尚未明确,但很多物流企业对此怀着极大的期待,不仅希望获取一些短期发展的实际利益,还希望促进一些关系着行业长远发展的机制的变革。
中国物资储运协会会长、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姜超峰表示,此前业界已经形成了一个建议方案,希望以下内容能在细则中得到充分体现:
一是税收优惠。仓储业5%的营业税过高,以后土地使用税提高1到3倍、有些地方甚至提高10到15倍也给企业增添了过重的负担,而对仓储业既征收营业税又征收房产税的做法也有不合理之处。
二是土地保障。由于对税收贡献过小,以往物流项目的批地要求比较严格,土地经常得不到保障。
三是物流园区的总体规划。虽然现在各地都在抓物流园区建设,但缺乏从国家层面、每个地区、每个城市层面的总体规划。
四是交通协作体系建设。多式联运是物流业走向深化发展的必然途径,但当前却受到交通政策、部门和地区分割等因素制约,亟须政府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的交通物流协调机制。
业界人士认为,这些建议既着眼当下,又放眼长远,如能获得重视和采纳,将对帮助物流企业更好地走出危机以及整个产业的深化发展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资本市场也因此蠢蠢欲动。在2009年申请创业板的108家企业中有8家物流及相关企业,成为创业板的行业大户。很多证券机构表示,这是个开始,预计2010年,伴随物流规划细则的出台物流板块将全面开花。
市场整体发展良好
物流业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在过去的一年,物流业应对危机时的表现以及经济的复苏形势让很多人看好其今年的前景。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同比增速由一季度下降3.3%,上半年下降0.8%,转为前三季度增长2%,反映出物流需求在逐步扩大;前三季度物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增幅比上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呈加快增长态势。从企业来看,2009年业务收入基本上经历了一季度止跌,二季度企稳,三季度回升,全年比前一年略有增长的积极变化。整个行业运行呈现加快回升的积极变化。而中国物资储运协会对65家主要仓储企业的调查也显示,2009年这些企业中有58家实现盈利,利润也实现了9.6%的增长。
分析人士认为,这首先得益于政策的推动。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不仅增添了企业的信心,各地政府也切实加大了对物流企业的扶持、投入力度。以仓储业为例,姜超峰介绍,去年一年呈现出诸多积极特征:一是物流园区的逆势增长。据统计,2009年全国物流园区的总数要比多200家,而且平均每个园区占地面积达到了10平方公里左右,仓储设施面积保有量也在迅速增加;二是冷库、液体库、化工危险品库等特种仓储需求量迅速增加;三是期货所交割库和电子商务交割库增加,更多的电子交易公司和网站开设了自己的物流中心;四是物流地产有一些新的发展,一些大型企业仍在逆势扩张;此外,政府部门还通过财政补贴、贴息等措施给予物流企业以资金支持。
姜超峰表示,虽然实体经济的萎缩使物流业遭受牵连,一些企业出现经营困难甚至破产,但也有很多企业通过种种努力有效抵御住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并从中学到了回避和化解风险的更多经验,还借机苦练内功、加强培训,使企业的服务质量和能力建设得到提升。
“2010年,经过了考验的中国物流企业肯定会以一种新的姿态出现”,姜超峰说,预计今年中国物流业仍然会有较高的增长速度,“大概在10%左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魏际刚也认为,基于国际国内需求的回暖等因素,今年物流业的发展态势将好于2009年。
魏际刚说,物流业的良好成长性也是一个重要的积极因素“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从中期向后期迈进的过程中,这将创造出非常广阔的物流市场,作为新兴产业的中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态势还将持续至少一二十年。”
尚存诸多隐患
虽然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散弱的发展基础、尚不明朗的经济走势仍然给2010年中国物流业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有关部门对全国重点物流企业的统计调查显示,物流企业前三季度主要运营指
标虽然好于上半年,但仍呈普遍下降之势。如货运量同比下降1.5%,配送量同比下降17.3%,流通加工量同比下降16.5%。与此同时,企业效益继续下滑,主营业务利润额下降17%,近六成企业利润额同比负增长,近一成企业亏损。
上述仓储业调查也显示,65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下降11%。“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现在社会库存量太多,超过正常年份50%,这很有可能引发下一步的销售不畅。”姜超峰说。
另一方面,经济回升的深度也有待考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陆江近日表示,2009年,全国物流总额上半年增长负0.8%,三季度才增长2%,扣除物价因素增长6.9%,低于GDP的增速,“说明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够牢固”。此外,出口相关物流需求上升较为缓慢,珠三角等外向型经济区域的物流需求还没有太大改观。
此外,2010年物流企业还将面临更大的成本上升压力。据最新的国际油价的走势图,去年同期国际原油的价格在40美元左右一桶,而现在已经涨到近80美元一桶。但物流的价格并没有太大的变动。
按照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何黎明的预计,受成本和价格的双重挤压,物流企业的利润空间将进一步缩小。另外,低碳经济也对“绿色物流”形成某种倒逼机制,物流运作模式必须做出重大调整。
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物流业自身能力的欠缺。专家表示,我们一直在倡导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良性互动,现在的主要障碍就是物流业不能满足制造业的需求。全社会物流运行效率偏低、制造业物流整合外包的比例偏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尚未理顺、地方封锁和行业垄断仍然存在、技术和标准体系不健全等突出问题一直制约着物流业能力的提升。
迎来并购良机
一些业内人士表示,基于上述种种形势,今后几年间中国物流业将迎来并购整合的良机,但要想在这个过程中实现整体结构的优化和能力的提升,必须在冷静观察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做出谨慎抉择。
加快物流企业兼并重组是物流业振兴规划中一项重要任务。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企业兼并重组研究中心主任张秋生认为,中国物流产业进行洗牌重组是必然的趋势。
“物流业的特性决定了其发展方向就是全过程、一体化、信息化的便捷高效的综合服务体系,这就要求企业具有综合化、一体化的特点,但中国目前的物流市场却呈现出高度分散的特征,制约了物流效率的提高和能力的提升”,张秋生说,随着一些外国物流巨头的进驻,中国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并提升国际竞争力,必然要进行产业的并购、重组和整合,金融危机更为这种整合提供了机遇。
张秋生认为,由于大企业合并难度较大,现在最可行的方式是“强弱联合”,既能让大企业做大做强,又能充分吸收利用中小企业资源。“过不了5年,中国物流产业的整合就将初具规模,形成以若干家大的物流企业为主、少数小物流企业为补充的多寡头竞争局面。”姜超峰则提醒,实体经济是物流业的基础,2010年必须密切关注正在变化的世界经济走势及其带来的对于物流外部需求的变化。“金融危机使得一些国家的消费结构和消费观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储蓄率上升,到外国安排生产的速度降低,物流布局和主攻方向发生变化等”,他说,企业必须在冷静观察、仔细分析的基础上,调整自己的结构,比如,高耗能产业受到严格控制,就要发展绿色物流,大宗产品长距离运输减少,就应考虑发掘短途新产品运输的需求等,相应的包装、装卸、仓储等环节也都要随之调整。
他认为,对中国的物流企业而言,下一步要将业务的精细化和综合化作为重要的战略部署。从精细化方面来看,就是要为企业提供更贴身、更周到的服务,成本控制更低;从综合化方面来看,就是要为客户提供供应链的全过程、多方位服务。
“综合化服务能够有效降低生产经营风险,这一点在金融危机中已经得到体现”,姜超峰预测,2010年仓储业的供给和需求将会出现一个拐点,库房供应面积的大幅增加将降低仓储价格的增长速度,仓储企业同样应该寻找更加广泛的业务渠道。
此外,有关专家还表示,针对行业发展特性以及后发展、欠发达的现状,中国物流业要想尽快完成转型、实现跨越式发展,还必须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扩充能量,开发和利用新兴的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虽然物联网的概念和可操作性尚待进一步考察,但高度信息化的理念和实践运用却是物流业走向大发展的关键。”魏际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