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供应链金融作为一个金融创新业务在我国得到迅猛发展,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和物流供应链企业拓展业务空间、增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领域。9月27日到28日,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物流企业分会主办,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深圳市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十多个行业协会联合协办的首届中国供应链金融发展论坛在深圳和上海两地成功举行。
那么,什么是供应链金融呢?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基于企业供应链管理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创新金融业务。它通过将核心企业与其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结合动产,提供有针对性的信用增级、融资、担保、结算、账款管理、风险参与及风险回避等金融产品和组合服务,可在为企业盘活资金流的同时提高企业供应链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为什么会出现供应链金融服务?最主要原因是因为它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需求。首先,广大中小企业因为自身信用等级和银行授信不足,难以直接从商业银行获得融资服务。国内商业银行基于历史原因,主要服务于国有企业和信用等级高的大型企业。这导致了银行信用呈现一种典型的80/20分布,即80%的贷款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内的少数大型国有企业之上,而中小企业贷款市场则极不发达;其次,由于市场供求关系不平衡和企业地位不平等,造成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存在着强势企业和弱势企业。强势企业对弱势企业在预付款、结算周期、尾款滞付等商业条款的谈判上掌握了主动。这种强弱不平衡的局面影响了资金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顺畅流动。实践证明,由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商业银行携手合作,借助供应链核心企业的良好信用,能让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获得更好的信贷支持,从而降低供应链融资风险,加快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物流和资金流的流转速度,最终实现第三方物流企业、商业银行和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等多方共赢的局面。
谁在参与和推动?供应链金融的积极推动者包括商业银行、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供应链核心企业。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通过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可以大幅度增加商业银行交叉销售的机会,有效带动中间业务、结算业务和低成本结算性存款的发展,优化业务结构,有助于推动中国商业银行从传统的借贷型银行向交易型银行转型这一重要目标的实现;对于物流企业而言,通过借助供应链金融服务,可从单纯的物流服务拓展到供应链结算配套服务和代理采购、营销支持等在内的全方位供应链管理服务,进而稳固客户关系,提升客户价值;对于供应链核心企业,则能通过参与供应链金融服务加强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主导能力和控制力,培育并优化供应商队伍,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进一步强化品牌价值。在这三方的协力推动下,供应链金融服务及其相关业务在过去几年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供应链金融目前已经出现多种典型的业务模式,它们包括但不限于动产质押、仓单质押、保兑仓、融通仓、海陆舱和池融资等。分述如下:
动产质押
动产质押业务是银行以自有货物为质押物,向借款人发放授信贷款的业务。随着市场竞争和客户需 求的发展,动产质押业务通过发展和创新,推出了核定库存质押业务。该业务除了对借款企业的存货核定质押率,并给于一定比例的授信金额以外,还会根据存货的价值核定一个最低控制线。当存货价值超过控制线,借款企业可以向第三方物流企业申请提货和换货;当存货价值低于控制线,借款企业必须向商业银行提出申请,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根据银行的指令进行提货或者换货操作。
仓单质押
仓单质押是指融资企业把质押商品存储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仓库中,然后凭借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具的仓单向银行申请授信,合作银行根据质押商品的价值和其他相关因素向企业提供一定比例的授信额度。在本业务过程中,由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监管和储存质押品。
保兑仓
保兑仓是企业向合作银行交纳一定的保证金后开出承兑汇票,且由合作银行承兑,收款人为企业的上游生产商,生产商在收到银行承兑汇票前开始向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仓库发货,货到仓库后转为仓单质押,若融资企业无法到期偿还银行敞口,则上游生产商负责回购质押货物。
融通仓
基于上述两种业务模式的基础上,第三方物流企业除负责监管、存储质押品外,还向银行承诺若融资企业无法按时归还银行敞口资金,由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变现质押货物并补足银行敞口。
海陆舱
海陆舱是针对客户企业在商品生产和贸易过程中,普遍存在对商品流转的空间和时间上的融资需求,结合中远物流传统海运业务,借用仓单质押理念,发展成为基于海上在途货物质押,连带发货地和目的地仓库质押的全程点对点质押融资模式。该种模式横跨时间和空间,可以更大限度地满足供应链中各环节企业的融资需求。这种模式下,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从生产地到消费地,以及中间的海运和陆运全程质押监管。该种模式可以结合保兑仓和融通仓的业务模式,并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演化出多种操作方法,并且该种模式是在目前开展物流银行业务的企业中,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相对垄断资源的模式。海陆舱业务具体又分成内贸集装箱模式、内贸散货模式、信用证下进口模式、非信用证下进口模式和出口模式等五种形式。
池融资
池融资的全称是“出口退税池融资”业务。商业银行根据相关记录,对于那些经营规范,在金融、海关、税务、外汇管理等方面记录良好的出口企业,在商业银行开立出口退税专用账户之后,仅凭累积形成的应退未退出口退税款质押给银行,即可获得融资,最高融资额度可达九成,且无需额外提供抵押、担保,也无需交纳保证金。
成功案例
深发展银行
自2005年7月深圳发展银行(以下简称:深发展)正式确定公司业务“面向中小企业”、“面向贸易融资”战略转型后,深发展贸易融资投放力度迅速加大。2005年全年,深发展累计投向供应链贸易融资的资金总额超过2500亿元,累计扶持超过一万家中小企业实现了业务成长。目前,深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保持了较好的资产质量,以货押业务为例,这项业务自开办以来,不良率维持在0.5%以内。在深发展的示范带动下,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等也纷纷开始涉足这一领域。
中远物流
中远物流依托中国远洋集团的良好信誉和业界声望,与深发展银行、民生银行等十三家银行结成 了战略联盟,积极投身供应链金融服务,为有潜力的客户提供金融信贷支持,扶持了一批中小客户的快速成长。中远物流还在提升和充分挖掘客户价值的基础上,加大与码头运营商的合作力度,首创了“海陆舱”模式,并通过建立多个物流金融专业平台(实体公司),强化了中远物流在码头进出口、远洋运输、船代、货代、报关报检、存储、货物质押贷款监管、公路运输、铁路运输、内贸海运等现有物流业务。在中远物流的示范带动下,中外运、中储、中海、中铁等国有大型物流企业也开始发展类似业务。
机遇与挑战
中国每年两万多亿美元的进出口贸易,以及快速发展的国内贸易正为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提供着广阔的空间。我们也已经看到,国内和国际的商业竞争早已从传统的品牌、价格和服务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随着金融和物流服务的推陈出新,为客户提供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成式一体化服务已经是大势所趋。
在顺应潮流,积极参与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大洋彼岸的美国,由于过去几年的住房消费信贷的过度扩张,最终导致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必然伴随几十倍,甚至数百倍的生产性信贷扩张,这种信贷扩张将有力的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进一步巩固中国作为世界制造大国的地位,并推进中国产业升级的步伐。在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如何减少参与方的金融风险,是一个值得相关参与方高度重视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