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各国纷纷制定出严格的食品安全法规。食品安全法规的增多和技术标准的不统一,使食品制造商难以应对。为满足各方面的要求,在丹麦标准协会(Danish Standards Association)的倡导下,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协调,将相关的国家标准在国际范围内进行整合,最终形成统一的国际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目前,此项工作正在进行当中。
2001年初,丹麦标准协会向ISO/TC34食品生产秘书处提交了《ISO/AW1 22000———食品管理体系要求》的提案,TC34的14个成员愿意参加《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新标准的制定工作,并建议为该标准起草成立一个工作组(ISO/TC34/WG)。根据工作组2001年11月份在哥本哈根召开的第一次会议要求,到2004年末,将出版《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标准。
目前,标准草案———ISO/WD 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FSM)要求》已经出台。该草案规定了FSM体系运行的各项要求,提出FSM体系的组成要素。该标准具体包括8个方面的内容:
1.范围
这些要求适用于整个食品链中希望设计和实施有效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操作者(operators),包括与食品链中一个或多个步骤相关的组织以及其他直接涉及食品链的组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ISO 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与词汇。
3.术语和定义
3.1控制措施(行动和活动)
3.2关键控制点
3.3关键限值
3.4终端产品
3.5流程图
3.6食品安全
根据预期用途准备和/或消费食品时,确保食品的消费不会对消费者产生危害。
3.7食品安全管理体系(FSM体系)
用来指导和控制一个组织关于食品安全的管理体系。
3.8 FSM体系的确认
通过客观证据以确认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CCP)计划和支持性安全措施(SSM)程序,以确保食品安全。
3.9 FSM体系的验证
通过客观证据,确定所规定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被履行,且满足所规定的执行准则。
3.10危害
3.11执行准则
3.12潜在危害
3.13相关危害
3.14安全性可疑产品
3.15 SSM程序
3.16支持性安全措施(SSM)
4.政策和原理
4.1总则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是一个持续的体系,由上层管理者所制定的政策是可发展、文件化、可实施以及可维持的。在实际操作时该体系的各个要素是相互作用且可控的,并且与外部要求保持一致。体系的整个结果都应保持记录。
4.2食品安全政策
组织的上层管理者应定义、文件化其政策并使公众知晓,承诺实施食品安全的相关义务。
4.3组织
4.3.1人力资源
组织的上层管理者应为SFM体系的实施与控制提供足够的资源。
4.3.2食品安全小组
组织的上层管理者应指定一个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负责组织食品安全小组的工作。
应组建食品安全小组,建立和维持FSM体系,食品安全小组应由综合专业人员组成,具有相应的知识和经验,以制定和执行FSM体系。
4.3.3其他责任
4.3.4人员技能
从事与食品安全有关工作的人员应接受适当的教育、培训,并具有技能和经验。
4.4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4.4.1总则
组织应确保确定、评估该体系所有应用领域中已知潜在的危害,所评估的相关危害被控制,组织的产品不会伤害消费者。
4.4.2体系要素和要求
FSM体系由以下要素组成:
a.描述影响食品安全的所有因素和条件;
b.确认相关危害的危害性分析和对其进行充分控制的措施;
c.相关危害控制体系由一个CCP计划和SSM程序组成;
d.依据本标准的程序和记录。
5.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设计
5.1数据和信息的准备
5.1.1相关特征描述
5.1.2原料和配料
每种原料和配料(包括添加剂和加工辅料)应给出与危害评估有关的信息。
5.1.3流程图
所有应用FSM的产品/产品种类均应使用流程图。流程图应清楚简洁地提供/介绍可能发生的危害和控制选项。
5.1.4生产加工步骤
产品流程图包括的每个加工过程都可能影响食品安全,描述步骤时应说明相关工艺参数和/或应用范围。这些信息可以出现在流程图中。
5.1.5优先于危害分析的其他措施
优先于加工过程危害分析的所有相关措施(程序、活动和测量法),会影响引入危害的概率和程度,应清楚描述。
5.1.6最终产品特征
应描述每种最终产品的信息,包括产品名称或相似确认;化学、生物和物理特征;保质期和贮存条件等。
5.1.7运输
每种最终产品运输的运输方式、标签或其他用来描述产品的鉴定工具应予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