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远期信用证与即期信用证相比,究竟哪个风险大?
答案是:仅就风险的大小来说,并没有十分明显的区别。
分析:
就风险本身而言,不论是即期还是远期信用证,其共同的风险是开证行的信誉。这是所有信用证业务的共同之处——开证行的信誉决定了该信用证业务的风险程度,而与即期或远期没有关系——
如果开证行的信誉好,即便是远期信用证,对于受益人来说,如楼主自己所知,不过是收汇时间迟于即期(因为这是双方同意和约定的),再就是蓝瑚礁网友所说——存在着远期收汇的汇率风险,以及资金周转问题。
而且,如果上述这些问题或风险都已经考虑周全——汇率风险可以提前计入成本,或与客户约定如遇汇率变化,客户同意做相应的补偿;远期利息也已计入成本;且受益人自身不存在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自身资金实力雄厚,或有渠道融资,或贴现(经开证行承兑后的远期汇票可以贴现或买断),那么,有什么不能够做呢?
如果开证行的信誉不好,即便是即期信用证,同样会遇到拒付或赖帐的风险。那么,何以见得即期就比远期风险小呢?其结果是一样的。
因此,结论是:就风险本身而言,不论是即期还是远期信用证没有明显的区别。其风险同样是取决于开证行的信誉。而与即期或远期本身无关。
那么,对于远期信用证,是否就应该与即期没有任何区别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毕竟即期与远期不同,受益人要面对的是远期的汇率变化、资金周转、以及利息问题。这些是与略有区别之处。那么,即期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吗?答案同样是否定的——即期信用证同样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因为从货物装船,制单、交单议付,到实际收汇也存在着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差。如果刚好这段时间内赶上汇率变化,不同样也要承受这样的风险吗?这段时间的资金不也被占压着吗?不也同样要面对资金的周转问题?
所以,这同样可以证明即期并不比远期来得风险小。只不过远期要比即期的资金回收时间长一些,仅此而已。而且,远期信用证一般都会在汇票的到期日后的几天就能够收到货款,而即期无论如何也要一个月左右才能够收到货款。
因此,对于信用证结算来说,真正的风险是开证行的信誉。
点评:
对于信用证结算业务,有些网友一再提到客户(开证申请人)的信誉问题——这说明这些朋友对信用证结算本身就没有搞清楚——信用证是银行信誉,是开证行对受益人的一种有条件的付款承诺——当受益人提交了信用证规定的单据,开证行将保证付款——与开证申请人是否付款、是否破产等等毫无关系——开证行是信用证结算的第一付款人——即开证行首先承担对受益人的付款责任。
这就是信用证的特点和得以广泛被采用,特别是大金额业务广泛应用的关键。
我们有些朋友的确在采用信用证结算时遇到过麻烦,但这需要针对当时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看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然?随后有针对地妥善处理,就不会再出同样的问题。如果“因噎废食”,那么受损失的一定是自己。
而且,信用证并不象有些朋友所说的那样悬乎——其实他们自己并没有真正做过远期信用证的业务,只是道听途说而已。犹如“小马过河”寓言中的小马一样——在自己实际过河之前听松鼠说河水很深——因为松鼠的伙伴就是掉到河里淹死的;而老牛却说河水很浅,只是刚没膝盖;而当小马自己实际尝试后才发现——河水没有象松鼠说的那样淹没自己,也不象老牛说的只没膝盖,而是不深不浅刚好到他的肚皮。
因此,不应该人云亦云,要自己去体会和实践。同时应该认真学习理论,并真正理解和融会贯通。同时多看别人遇到问题是如何处理的——这些间接经验同样十分重要——因为人不可能经历所有事。因此别人的实践经验或教训是对自己的一种启发和借鉴——“前车之鉴”即指此而。自己在实际操作时,认真仔细、谨慎小心,就能够比较顺利地完成。何难之有?
所谓“会者不难,难者不会”。希望大家多探讨,多实践,大家一定会成为顶尖高手的——除非自己没有信心和耐心。
仅供参考,欢迎探讨。
|